用户名 密码 看不清?点击更换 看不清?点击更换 忘记密码 注册   加入收藏  
 
 
是什么让学术造假在香港高校几乎遁迹 ?
来源:  作者:  点击:次  时间:2006-11-03 00:00于哲学网发表

 

 



     

     

      在香港的高校,“抄袭”和“作弊”是一等大罪,一旦证据确凿,立即开除。

      从防止学术腐败的技术投入来看,香港理工大学走在了最前面。几年前,理工大学投巨资购置了一套世界最先进的“识别软件”。师生的论文通过这套软件的“审查”,抄袭之处一览无遗。有关的报告会提交给专门的学术委员会进行审议,最终裁定你是否有造假之嫌。

      从防止学术腐败的机制来看,香港高校把关口设在“源头”。香港高校的老师是不允许在外兼职赚钱的。

      老师最重要的任务是引导、鼓励、教育、监督学生。比如,在学生交论文的时候,学生本人要附上声明“我保证没有抄袭”,指导老师也要附加声明“我保证我的学生没有抄袭”。老师与学生的声誉捆绑在一起,老师自然对学生更为认真负责。

      这里,不得不提香港高校严谨的学术氛围。几乎所有内地学生都有同感:“在内地读大学,偶然会产生作弊的歪念,但在这里,想都不会去想,会感到很可耻。”是什么力量控制了香港大学生的这种观念?是文化,一种渗透于大学校园里里外外的严谨的学术氛围。这种学术文化氛围,是历史传统的积淀,是学术管理机制的延伸,并获得所有师生的一致认可与追随。
     

    哲学网编辑部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上海市虹梅南路5800号2座416室 邮编:200241
    ICP证号:晋ICP备 05006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