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历史使然,中国与如今的周边国家在文化上具有共享的成分。在我们这边进行“文革”时,人家却在发扬光大与中国共享的传统文化,而改革开放之后我们又对西方文化顶礼膜拜,对传统文化弃之如敝屣,可人家那边却依然重视传统文化。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换句话说叫“功到自然成”,总之,什么事情都有个积累的过程,不可能一夜之间天翻地覆。等到人家韩国要拿好像本来属于我们的传统文化申遗了,我们自己才打饥慌,何苦来着? 其实,文化这种东西跟金钱物质大不一样。金钱之类归属性质比较明显,谁的就是谁的,所有权泾渭分明。文化之类相对虚幻的东西则不然,不大可能归一人所垄断,也就是说不具有强烈的排他性,它可以为无数人同时拥有。 另外,文化拥有者的传承和变异也会比较激烈,比如这一辈人目不识丁,子孙辈却可以学富五车;相反,这一代人是状元、博士,子孙后代却可能斗大的字识不了一斗。有个流行的说法称“三代出一个贵族”,那是往好的方面讲,反之亦然,三代甚至两代就可以把一个豪门贵族给弄破落了。关键要看后人是否争气。 国人目前对传统文化的态度及行动,无不透露出某种怪异味道儿。像端午、中秋、中医这种本来理应当仁不让的传统宝贝,搁在自个儿家里却不知珍惜,甚或熟视无睹不当一回事儿,懒学习少传承,直至外边的学生有朝一日说我也学会了,我想拿它搞些名堂,这才如梦方醒大吃一惊,可劲儿地嚷嚷那本来是我的东西,什么时候成了你家的了?我们唱了多少年“中华民族到了最危急的时候”,可思想上行动上总也让人感受不到言行一致呢? 这又让我联想到英语这种“世界语言”的变迁。本来属于英伦三岛的英语,被一些宗教移民带到了北美大陆,后来又独立成为一个新的国家,这就是美国。如今说起英语,都是惟美国马首是瞻,与英国的联系越来越淡了。因此,我就很担心中国的传统文化,到头来的命运亦复如是。 总感到国人当今太过于看重物质的东西,对貌似虚幻的文化根本不愿意给它留下一席之地。当然,对能够带来物质利益的东西,各地争得不可开交,像“梁山伯与祝英台”就有七个省申报国家文化遗产,而对一些不能立竿见影速见成效的事情像中医、中秋、端午之类,却不管不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