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看不清?点击更换 看不清?点击更换 忘记密码 注册   加入收藏  
 
 
国学提供“支援意识”
来源:  作者:  点击:次  时间:2006-11-01 00:00于哲学网发表

 

 



     
      20世纪90年代后期,伴随着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中国与欧美发达国家的经济摩擦增多,文化冲突的频率也增多,民族文化的自觉意识也在增强。近六七年来逐渐明朗的国学热,其实透露了这样一种消息:那就是民族文化认同感的增强。中国固然要继续不断地向西方学习,但中国固有的文明究竟有什么样的现代价值?能否为当前多元的文化世界提供可资借鉴的东西?

      经济的全球化与文化的多元化是并行不悖的。每个民族发展自己固有的文化传统,以应对现代化过程中的文化同质化倾向,是一种非常健康的民族文化复兴运动。当前中国社会出现的“国学热”对于增加中华民族的文化认同,可以提供“支援意识”(博兰尼)。

      民族国家自我身份的认同,除了维护政治上的国家主权之外,另一个重要的手段就是加强民族文化的认同。一个缺乏文化认同的民族国家其社会成员在国际交往过程中就会产生一种精神焦虑。对于具有悠久文明的中华民族而言,在多元文化并存并相互竞争的当代国际社会,每个成员从文化上认同自己民族的文化价值秩序,以及有关善的生活图式,对于民族身份的自我确认,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中国人不能在现代化的浪潮中找不到自己生活的方向感与身份认同感。当众多的中国人活跃在国际社会的各个角落时,别人会问,你自己也会追问,作为中国人的中国性何在?而这种“中国性”正是要通过民族文化来给予回答。正是从这一角度说,国学中蕴涵的文化精神为现代中国人的身份认同可以提供一种“支援意识”:

      第一,中国传统文化中固有的道德心性修养,琴棋书画的艺术生活方式,为补救现代人的生活之偏,培养出有中国式文化教养的现代人,可以提供丰厚的“支援意识”。

      第二,秦汉以后的中华民族深受以儒家为主流的文化传统的影响,宗教感比较淡薄,伦理文化传统资源比较丰厚。国学中所包含的种种伦理资源,可以为部分中国人提供安身立命的精神资源。

      第三,国学与现代化、马克思主义等并不是完全矛盾的学术文化,其中包含着人类文明的普遍价值。儒释道墨等各家文化中都包含着尊重人性、人的生命、社会秩序、道义等积极的思想内容,正是通过发扬国学中这些积极的思想内容,为中国的现代化与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提供“支援意识”。在一

      个文化沙漠的国度是建立不起有根基的现代化国家的,也谈不上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现代社会物质生活的趋同性往往导致精神生活的同一性,使得现代人的生活非常平面化、单调化,国学中所具有的博大精深的文化艺术内容,恰恰能为中国人提供丰富多彩的精神生活模式,避免成为一种“单向度的人”。

      总之,中国人要想建立不同于西方人的现代生活模式,恰恰可以从国学中汲取无穷的“支援意识”。
     

    哲学网编辑部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上海市虹梅南路5800号2座416室 邮编:200241
    ICP证号:晋ICP备 05006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