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韩国居住了18年,对韩国人如何看待“汉医”与“韩医”这个问题,以及他们申报《东医宝鉴》的背景略有所知。 1.“韩医”的说法是什么时候出现的? 由于汉文的“汉医”、“韩医”两个词,用韩文写出来是一模一样的。所以最初,韩国的医院,不论招牌上写“汉医院”,还是“韩医院”,指的都是同一件事。上世纪七十年代以后,韩国逐渐把书写文字从汉字与韩文并存的方式改为纯粹使用韩文。 1986年4月,韩国国会通过了《医疗改正案》,其中就明确要把那个韩文词的所指,由原来的“汉医学”,改为现在的“韩医学”。所以,“韩医”的出现,不过是近20年的事情。 2.今天的韩国人怎么看待“韩医”? 今天的韩国人对“韩医”的历史大致有四种看法。 “大韩韩医师协会”这样的正式机构一般如此描述韩医史:高句丽平原王三年(陈文帝天嘉二年,公元561年),吴国的知聪带了包括《内外典》、《药书》等中国古籍图书赴日,途经高句丽而传授汉医。其后韩医在药材及处方上达成相当成果,但是一直没有发展出自己的理论体系。一直到《乡药集成方》与《东医宝鉴》写就之后,韩国的医学才有了自己的医学理论。而到了1900年完成的《东医寿世保元》,则又更进一步确立了韩国医学的自主性。 一般的简单定义,则称韩医“吸取中国医学,但是在韩国独立研究、开发,进而发达的一种古代医学……过去虽然因为是从中国传来的医学,而称之为‘汉医学’,但是近来已经体认到这是一种韩国固有的医学,因此从1986年6月开始,医疗法上规定改称‘韩方医学’。” 在互联网上,则可以看到诸如“韩国的传统医学虽然和中国有点类似,然而是自然发生,自然发展出来的”一类的说法。 “舍岩五行针术学会”等机构则称,韩医早于汉医,《黄帝内经》及其记载的针灸术是由朝鲜半岛传入中国的。 3.针灸是韩国人发明吗? 韩国人主张针灸是古代朝鲜半岛居民发明的。一些韩国学者对此进行过考证。其论据最主要的是《黄帝内经》。《黄帝内经·素问篇·卷四》:提到“砭石者,亦从东方来”。这个句子,就是部分韩国人主张针灸术是由朝鲜半岛(韩国)传入中国的根据。 不过,其实《素问》一文接下来还谈了西方、南方、北方的针灸术。一些韩国研究者单取其中一句,证明古代朝鲜人发明针灸术,似有断章取义嫌疑。此中论断应由文献学家与医学史家来详细讨论。 4.为什么以《东医宝鉴》申遗? 《东医宝鉴》不仅在韩国享有极为崇高的地位,后来也为中国及日本所重视。该书在韩印行的“乙亥字体本”印刷较差,校对亦粗,以致有韩人感慨该书的中国印本更为精美。最近这一波韩国重视许浚及《东医宝鉴》所引起的热潮,其实甚晚。“许浚学会名誉会长”韩大熙(音译)写过一篇文章,叫《期待完整的〈东医宝鉴〉国译本》。文章认为,独立后的韩国政府一开始并没有对该书足够重视。至上世纪九十年代,韩医界才开始重视许浚及其著作。1998年,该书的韩文翻译工作才开始,至今尚未完成。2006年6月8日,《人民日报》引用中国中医药管理局国际合作司司长沈志祥的说法,中国将把中医相关的文物、书籍、器具等13项内容申请世界文化遗产。该报道在韩国引起震动。 在这样的背景之下,韩国开始着手把《东医宝鉴》及其他几项文物纳入申遗工作。 5.《东医宝鉴》申遗,我们需要注意什么? 韩国以《东医宝鉴》申遗,有其一定的理由。但此举实在应该引起国人的注意。 一方面,韩国在天然及有形文物申遗方面,并无优势。因而他们的申遗策略,一直瞄准无形文化遗产。韩国在2001年王室宗庙神殿歌舞、2003年清唱板索里、2005年江陵端午祭申遗成功,都是这个策略的成功执行;另一方面,用韩大熙的说法,是要借此“把韩医学确立为我们民族传统医学的正体性之后,逐步向韩医学的圣地而迈进”。联系到“韩医学”一词在语意上的不确定性,我们不能不加以关注。 韩国非常重视申请无形文化遗产。很早就有韩国学者参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下的申遗评委会工作。1999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一次成立“人类口传及无形遗产”国际评审委员会的时候,韩国东国大学林顿熙(音译)教授就积极参与,发挥了很大的影响力,并成为其后三次韩国申遗成功的幕后最大功臣。2005年韩国以江陵端午祭而申遗的时候,曾经遭到很大阻力。由于林教授的竭力争取,才最终顺利入选遗产名录。而韩国这次为《东医宝鉴》申遗,已经指名要林教授负责国际宣传的部分。 除了林顿熙教授之外,首尔大学还有一位徐庆浩(音译)教授,则又加入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世界记忆遗产”(Memory of the World)国际顾问委员会的委员。从中可以看出韩国在申遗作业上,拥有一套清晰完整的战略构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