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看不清?点击更换 看不清?点击更换 忘记密码 注册   加入收藏  
 
 
怀念郭强先生
来源:  作者:  点击:次  时间:2006-10-17 00:00于哲学网发表

 

 



      2006年9月15日,我正在日本做访问研究,妻子从北京打来长途,说学苑出版社的郭强病危,我当时大吃一惊。因为我7月初来日本之前只听说他微有不恙而住院,并没有听说他得了什么大病。没想到现在听到的竟是这样一个不幸的消息。我当时很着急,但是在日本又不能回来,只好第二天让妻子代我到医院去看一看他,表达我的问候。这时我已经定好了9月22日返回北京的机票,那几天在日本总觉得时间特别的长,郭强的身影老在我的身边晃来晃去,我希望等我回国之后能够见到郭强,没想到我晚上8点钟到家之后得知,郭强已经于当天下午两点钟走了,他永远地离开了我们,我一时间呆在了那里。
     
      我认识郭强的时间并不太长,那是2002年在河北大学召开的《文心雕龙》国际学术研讨会上,但是我们却有一见如故之感。从那以后,我们便经常来往,更准确地说是他经常到我这里来。我觉得郭强与一般的出版社的编辑不太一样,他对我们所从事的传统文学研究有着特殊的兴趣,也有很好的传统文化修养。我们很谈得来,所以认识不久就开始了愉快的合作。这几年,我因为负责首都师范大学中国诗歌研究中心的工作,正为学术著作的出版而发愁,是郭强及时向我伸出了热情的双手,给了我巨大的帮助,从此开始了我们之间的全面合作。在郭强的建议下,我们决定把近年来的研究成果,以“中国诗歌研究中心学术丛刊”的名义在学苑出版社出版,到现在为止已经出版了12部。以后,在郭强的建议下,我们又把中国诗歌研究中心的学术简报和通迅,改成《中国诗歌研究动态》由学苑出版社推出。接着,我们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的《文学前沿》等刊物也被郭强拿到了学苑出版社。同时,这几年我们诗歌中心和文学院中国古代文学教研室召开的几次学术会议的论文集,也由学苑出版社出版。我的一部研究生教材《文学研究方法论讲义》,也是得到郭强支持才得以面世的。可是,正当我们的合作规模越来越大,工作越来越愉快的时候,没有到郭强却被罕见的病魔夺去了生命!这怎能不让我们感到万分的悲痛。

      其实我为郭强的病逝而悲痛并不仅仅是由于我们之间的合作,更是因为在这种合作中所建立起来的真挚的友情和我对郭强的敬重。从年龄来说,郭强比我小了十多岁,但是我觉得他在好多方面都比我要成熟,想的更远,他是出版界里一个难得的人才。他对我说,他之所以特别对有关中国传统文化方面的著作的出版有兴趣,一个重要的目标就是想通过自己扎扎实实的工作,为弘扬优秀的中国文化做点实事。谁都知道目前出版学术著作是要赔钱的,出版社不能不讲经济效益,但是更要讲社会效益。为了创造更好的社会效益,他在更多的时候不是从出版社的角度,而是从我们这些作者的角度来考虑问题,尽量把我们的经济负担降到最小,同时也把出版社的收益降到了最低,用他的话说,只要不赔本就行。不仅如此,郭强也以他的热情、周道的服务等而赢得了人们对他的信任和尊敬。正是有了这样的思想和作风,郭强这几年出版了好多有关中国传统文化研究方面的好书,如《历代诗经要籍集成》、《车王府曲本丛刊》等等。郭强的这种出版理念得到了我们这些学术界和教育界的同仁的好评,同时也极大地提高了学苑出版社的声誉。我不了解学苑出版社的经营状况,但是我知道,在学术界,学苑出版社已经赢得了巨大的声誉,已经具有了很好的品牌价值。这是郭强的功劳,也是学苑出版社积累起来的一笔精神财富。
      
      这几天,郭强的音容笑貌一直浮现在我的眼前,我一直为我在出国之前没有到医院去看望郭强而后悔。在我与郭强几年的合作中,一直是他到诗歌研究中心或者是到我家里去,我却一直没有去过学苑出版社,几次想去他那里总是因为有事而耽误。那天,我与文学院的几位好友左东岭教授、吴相洲教授和尹小林先生一起去凭吊他,我在他的遗像前伫立了很久,他那乐呵呵的样子似乎又回到了我的眼前。想起几个月前在我出国之前,我还有一本《中国中古文学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没有印出,那是我们与日本广岛大学合作的成果,我想到日本时把它带上,于是我催促郭强快点把它印出来。在电话里,郭强笑呵呵地告诉我说,他得了一点小毛病,现在正住在医院里,不过这不会影响书的出版,他正在看最后一遍校样,一定会在我走之前把书印好给我送来。就在我走的头两天下午,书果然准时送来了。而我哪里知道,这是郭强在医院里强忍着病痛在为我们工作。如果早知道郭强得的是那样的疾病,我无论如何也要到医院去看望他,无论如何也不会让郭强在医院里还为我来看稿子!

      郭强刚刚41岁就离我们远去了。他的去世,是学苑出版社的一大损失,也是出版界和学术界的一大损失。对于郭强的过去,我了解的很少,这次回国之后,我校的张燕瑾先生和他的老伴刘大夫才向我们介绍了郭强的家庭生活等有关情况,原来郭强家里有年迈重病的父母,还要自己照顾孩子,支持自己的妻子在国外学习,这些年来他一直是在超负荷的情况下工作着。张先生与郭强是忘年之交,他一直为郭强的病而担心。张生生已经快70岁了,但是在郭强住院期间,还曾经先后三次去探望,由此可见郭强在学者心中的份量。记得我每次见到郭强的时候他总是乐呵呵的,总是那样的乐观,没想到他的两肩上曾经承担着这么重的负担,我想,这才是一个真正的男子汉的品格:默默承受着来自各方面的压力,在平凡的岗位上做着不平凡的事业,用自己的扎实的工作和人格的魅力赢得世人的尊敬!

      郭强先生走了,但是他所热爱的出版事业会得到更大的发展,他与学术界的友好情谊会永久长存。
     
      我的好朋友郭强先生千古!

                                     赵敏俐                                                                                                                                                           
                                   2006年10月12日
                                于首都师范大学中国诗歌研究中心

    相关文章

     方铭 

    哲学网编辑部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上海市虹梅南路5800号2座416室 邮编:200241
    ICP证号:晋ICP备 05006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