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1月1日,国家图书馆分馆重新开馆,“文津讲坛”开坛讲座。第一位主讲人是西北大学名誉校长张岂之教授,他的题目是《中华文化与21世纪》。2002年1月1日,文津讲坛举办了第100期讲座。2003年1月1日,文津讲坛走过她两周岁生日。这一天,讲坛正式挂匾,从此,文津讲坛确立了自己的文化品牌。2004年1月1日,文津讲坛举办了第200期讲座暨回顾展。2005年1月1日,经济学家厉以宁先生在文津讲坛做第249期讲座:《就业与资源配置:理论与实践问题》。2006年1月1日,作家王蒙先生在文津讲坛做第300期讲座:《读书与思辨》。2007年1月1日,经济学家厉以宁先生第四次接受文津讲坛邀请,讲《自主创新与民营经济》。“历史与文化、中国与世界、现实与未来”的文化理念,贯穿文津讲坛始终。 讲坛的理念和品牌
文津讲坛以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彰显和培育“爱国至尊”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以增强民族凝聚力为目的,坚持“高品位、高层次、高水平”的文化精神,注重不同层面读者听众的知识修养和文化品位,主讲内容具有思想性、学术性、综合性和普及性。前来演讲的学者包括京城内外老中青三代学人,有何兹全、邹衡、徐苹芳、李学勤、王晓秋、李伯谦、裘锡圭、李文海、龚书铎、金冲及、文怀沙、启功、华君武、方成、周汝昌、叶嘉莹、英若诚、王蒙、袁行霈、柳鸣九、袁良骏、张玉书、乐黛云、闻立鹏、杨义、吴小如、黄苗子、欧阳中石、江蓝生、常沙娜、资中筠、王镛、严良堃、秋里、刘诗嵘、吴祖强、卞祖善、郑小瑛、胡德风、韩美林、陈平原、朱家溍、杨伯达、杨新、罗哲文、史树青、任继愈、汤一介、庞朴、钱逊、叶朗、叶秀山、周国平、厉以宁、董辅礽、萧灼基、吴敬琏、刘国光、白春礼、何祚庥、陈佳洱、吴良镛等,他们不仅代表着各个学科、各个文化层面的学术水准,也代表了文津讲坛的文化品位。
6年来,文津讲坛共举办文史政经、音乐建筑、书法绘画、文博考古等各个领域的讲座350多场,结集出版了五册《文津演讲录》,听众逾五万人,被文化部定为有特色的文化工作,并拨专款对文津讲坛的相关设备进行更新与充实。全国人大团委书记张宏先生语意真切地说出了文津讲坛的理念:“全方位、多角度地传播文化信息,改变了长期形成的图书馆即藏书楼的观念,扩展了图书馆在知识经济时代的文化功能,充分体现了发展眼光和学术气度,也充分表现了改革意识、创新意识和市场意识。”文津讲坛作为国家图书馆的文化品牌,充分发挥自身的社会教育和文化传播职能,让广大读者听众不仅在馆内可以阅读文献资料,还能亲眼目睹德高望重的专家学者们的气质风采,亲耳聆听他们学养深邃的精辟见解,并向他们当面请教,解惑释疑。到国图听讲座,如今已成为京城百姓提高文化生活质量的好去处。正像《虹》杂志主编曹作兰代表读者所说:“这里没有推销,没有炒作,这是文津讲坛独家提供的一块文化净土和圣地。”讲座的实践告诉我们,坚守这一舆论阵地,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坚持先进文化的传播,是时代的要求,也是民族复兴的必然。 广泛的社会认同
学界前辈,传道授业,说古论今;学界后生,风华正茂,求知若渴。来自全国各地的听众读者,不管风吹雨淋,酷暑严寒,都会提早赶到会场,或占一桌一椅,或拥一地而坐,静心凝神,谦恭有加,惟恐漏听漏记。每当先生走下讲坛,立刻被听众里三层、外三层地围在中间,先生顾不上讲座后的口干舌燥,继续为求知学子解难答疑,签名留言。文津讲坛已成为人们追求知识、净化心灵的一块绿地。听众几乎众口一词地说:“专家学者带给我们的知识是无法用语言表达的,他们的人格魅力和广博学识,让我们感到享受。”来自北京市朝阳区将台乡小井村的普通农民苏景生,今年72岁,是上世纪50年代的高中毕业生。改革开放后,成为京郊农村有名的“养殖大王”,一有机会,他就来文津讲坛听专题学术讲座。当他得知原国务院农村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资深农村问题专家吴象先生要来“再谈‘三农’问题”,便从京郊早早地赶到了。有人问苏景生:“您这么大岁数了,为啥不待在家里享清福,还要大老远跑来听讲座?”他的回答是:“不是常说人要活到老、学到老吗?我虽然年纪大了,但现在正好有了空闲时间,我要通过听专家、学者的讲座,开阔视野,启迪智慧,学到更多的新知识。必要时还能帮助乡邻们办点事呢!” 国家图书馆创办的文津讲坛短短六年,在社会上造成的影响和产生的效果,已远远超出她创办之初的预想。六年来,讲座一直人气甚旺,有时还会出现无处下脚的爆满场面。 弘扬民族文化的责任
文津讲坛一方面顺应了广大公众渴望知识的社会需求,把知识转化成文化力,进而转变成生产力,使之在更广阔的领域中产生效应;另一方面也使知识分子跨出自己的专业领域,在更深广的社会背景上建构自己的学术,寻求更开放、更丰富的精神支援,培育起更博大的人文关怀,让自己的学术超越学科的界限。应该说,在知识分子引领公众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听众中确实少了些浮躁,多了些理智。正如许多读者反映的:“听讲座让我们找到了一种有价值的消费方式。”文津讲坛举办的大历史大文化讲座,在主观和客观两个层面上都对构建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和谐文化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任继愈先生说:“文化有持续性的特征,它没有‘暴发户’,没有哪一个国家一天之内可以成为文化大国。”文津讲坛的实践使我们认识到,这片高品位的中华文化新园地,已经成为社会大众提高文化品位、完善知识结构的大课堂,长久坚持、薪火相传,让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生生不息,茁壮成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