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看不清?点击更换 看不清?点击更换 忘记密码 注册   加入收藏  
 
 
台湾如何篡改历史?弃“国父”删“南京大屠杀”
来源:  作者:  点击:次  时间:2007-03-09 00:00于哲学网发表

 

 



     

                 

     

                新版《中国史》将秦始皇统一天下改为“以武力并灭六国”

     

                 

     

                         学生拿到新学期课本

     

                 

     

                     小学课文曾有一篇《国父小的时候》

     

    高中生大背孔孟之道 历史书却被肆意篡改

     

    台湾中小学教科书什么样?

     

    从上周开始,台湾的中小学结束寒假陆续开始新学期。在这个学期,岛内的高一学生拿到了新版历史教科书第二册――《中国史》。在这本由“台独”势力操纵修改的教科书中,“我国”、“本国”、“大陆”等用词,全改为了“中国”;著名的武昌起义变成了“武昌起事”;“日据时期”成了“日治时期”;而有关“台独”的论述更是大行其道。这本荒唐的教科书引起了岛内绝大多数教育家、老师的痛斥与担忧。那么,除了历史教科书,台湾中小学国文、地理一类的人文学科教材又是什么样?它们又被“台独”的黑手浸染了多少呢?

     

    “一纲多本”引出诸多问题

     

    1995年以前,台湾中小学教科书一直实行“统编制”,由“教育部”统一制定各科教学大纲,其下属的“国立编译馆”负责编撰教材。1995年,时任“中研院”院长的李远哲主持“教改”,他认为“统编制”教材会导致学生思想刻板化,因而将中小学教材改为“审定制”。除“国立编译馆”,岛内民间出版机构也可以组织专家学者,按照“教育部”制定的纲要编撰教材。不过,这些教材必须经过“国立编译馆”教科书审定委员会审查通过,才能出版发行。各学校则选聘教师、专家和家长代表,组成委员会自主选用教科书。这样一来,就出现了同一科目多种教科书的现象。比如,争议很大的新版高中历史教科书《台湾史》,就有8个版本的教材,而寒假后开始启用的《中国史》也有5个版本。不过,话说回来,虽然出版机构可以自行编辑教材,可“生杀大权”依旧掌握在“教育部”手中,如果教材观点与其相左,审定委员会就可以技术性“封杀”。尤其是近年来,民进党当局更是借“教育部”的审定权在教科书中宣扬文化“台独”。去年,台大历史系主任吴展良在其主持编写的高中历史教科书中,像往常一样依史实将日本对台湾的殖民统治时期称为“日据时代”,可审查委员会却强迫他修改为“日治时代”。吴展良坚持不改,结果,在与当局的僵持下,该版本虽然最早送审,却最终错过了高中选书日程,被“封杀出局”。

     

    与此同时,“一纲多本”造成的教材多样化、内容不规范,也令教师无所适从,而学生为了应付考试,不得不阅读多种教科书,更是苦不堪言。10多年来,岛内要求废除“一纲多本”的声音一直没有间断过。

     

    注重培养中国人的人文修养

     

    如果时光能倒退几年,你就可以在绝大多数小学的校门口看到这样一副对联“当快快乐乐的小学生、做堂堂正正的中国人”。以往台湾的中小学教育,一直讲究培养学生“中国人的人文修养”,因此,国文教育历来是课程的重中之重。不过,近年来,台当局推动的“文化台独”也波及到了国语课。比如,台湾小学从2000年就开始教授本土味极浓的“通用拼音”,以取代汉语拼音。“教育部”还美其名曰,是为了配合小学的乡土语言(原住民语言、闽南语及客家话)教育。

     

    在中学的国文课本中,文言文的比例一直很高,占60%,白话文则占40%。即使在2004年“教育部”出于“去中国化”的目的,大幅度削减文言文后,其比例依然占到45%,比大陆还是要高。记者曾对南一书局出版的《高中国文》教材做过统计,在6册教材83篇课文中,文言诗文占60%,包括《诗经》、《楚辞》、诸子百家、唐诗宋词、元曲等等。至于白话文,除了台湾现代作家的作品,比如赖和、席慕蓉、龙应台、张晓风、杨牧等,还有大陆作家的作品,像鲁迅的《孔乙己》,梁实秋的《握手》,甚至还有余秋雨的作品《三峡》。

     

    除了《高中国文》,台湾高中生还有另外两种国文教材《中国文化基本教材》和《国学概要》。同《高中国文》一样,《中国文化基本教材》也是高中生的必修课,而该教材的全部内容就是“四书”――以《论语》、《孟子》为主,《大学》、《中庸》为辅。在高中3年里,学生都要持之以恒地诵读“四书”的经典篇章。想像一群正值豆蔻年华的少年,坐在教室里摇头晃脑地背诵孔孟之道,你大可不必担心他们会成为一身酸腐气的“孔乙己”。因为教材在启发学生汲取传统文化精髓的同时,十分注意将它与现代社会生活相结合。为了便于学生理解,编者将“四书”的内容重新分类,比如将《论语》细划为“论道德”、“论修养”、“论仁爱”等单元,而每“论”之后还有别出心裁的“问题与讨论”。比如讲述过“论刚毅”后,讨论题目是“既然说‘匹夫不可夺志’,如果一个人在实现志向的过程中有困难,是否仍要不顾一切地坚持下去?”在讲过“言不及义”后,讨论问题是“现代社会讲究‘自我推销’,这和孔子要求的‘讷言敏行’是否矛盾?”《国学概要》则是供高二文科学生选修之用,内容是关于国学的一些基本知识,如文字学、经学、史学、子学、文学的概要性介绍等。此外,台湾的中学国文教材不收录外国翻译作品,像《老人与海》、《少年维特之烦恼》、《简爱》这样的西方文学名著,都被列为“课外阅读”。而台湾大学中文系的国学教育更加系统而完整,就连在大陆都算冷门的音韵、训诂之类的课程都有一批学者与学生在研究。在这种中国传统文化的系统教育下,很多台湾人养成了爱读书、读古书的习惯,像《易经》、《唐诗三百首》这些书都不知道印刷了多少版,却始终热卖。

     

    争议教科书什么样

     

    台湾中小学以往的历史、地理教材都依循“上下五千年、纵横数万里”的全中国规格加以编撰。地理课大多数时间都在教授“大陆地理环境”,历史课则从北京猿人讲起,然后从三皇五帝、夏商周、秦汉一路下来,直到“中华民国”,形成“一个完整的中华民族的传承史观”。但从1997年以来,历史、地理教材就开始朝着所谓“台独倾向”或是“台湾本土优先”的方向发展。

     

    19972月,李登辉推出了一套《认识台湾》的初中教材,打着“本土化教育”旗号任意篡改、歪曲历史。教材荒唐地从16世纪葡萄牙人“发现台湾”起开始谈台湾历史,把郑成功收复台湾说成是“夺取”,称清政府管辖台湾是“占领”,并且绝口不提台湾人都是中国人的事实。去年9月,台湾高中开始采用新版历史教科书。原先有4册高中历史教材,前3册为“本国史”,第四册为“近代世界史”,而修订后的教材却将“台湾史”与“中国史”割裂开来,第一册干脆叫做《台湾史》,第二册是不包含台湾史在内的《中国史》,世界史还有两册。长达五千年的中国历史被浓缩成了一册,以至于许多高中教师都说,“新版《中国史》根本教不完!”

     

    新版历史教科书对于历史事实多有篡改、抹杀。就《台湾史》来说,几个版本或从圆山遗址开始,或从台湾少数民族开始讲起,还都介绍了向来被“台独”人士奉为“台湾地位未定论”重要法理基础的《旧金山和约》和《中日和约》。李登辉的“两国论”和陈水扁提出的“一边一国论”也被纳入教科书。而《中国史》因为遵循“略古”原则,旧石器时代的北京人消失了;夏、商、周三代以及长达400年的魏晋南北朝要在一节内课教授完毕。因为“详今”,明末以后的中国历史大约占整册教材的一半,而“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史迹却不见了。这本教科书,基本上是站在“两岸分治”的基础上撰写,以往视为禁忌的“统独”及两岸分合议题进入教科书,过去惯用的“我国”、“本国”、“大陆”等词,全改为“中国”。更让人印象深刻的是,“国父孙中山”的“国父”称号没有了,“南京大屠杀”的历史竟然也被删除了。教师们气愤地表示,这样的教科书在立场上,与一直竭力否认南京大屠杀的日本右翼教科书有何不同?

     

    所谓“欲亡其国、先亡其史”,对台当局篡改历史的行径,岛内很多教育专家都表示了担忧,认为台当局就是要在尚未建立核心价值观的台湾年轻一代中消弭中华文化在台湾代代相传的记忆,进而灌输“台湾独立建国”的文化认同。文化大学历史系教授陈立文对记者说,历史很清楚地表明,台湾本身是没有文字的,连语言都来自大陆中原,至于“台湾”这个名称是在清朝康熙年间才确定的,此前的名称变换不一。明清时期,台湾曾被称为“埋冤”,其意是纪念那些渡水到台湾,惨遭滔天骇浪吞噬的先人,单从这个名称就能感受到中国文化的传承,而这是台当局的“正名”、“去中国化”无论如何也无法抹杀的历史事实。

    哲学网编辑部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上海市虹梅南路5800号2座416室 邮编:200241
    ICP证号:晋ICP备 05006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