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看不清?点击更换 看不清?点击更换 忘记密码 注册   加入收藏  
 
 
漫说唐代诗人的书法
来源:  作者:  点击:次  时间:2007-03-02 00:00于哲学网发表

 

 



    唐代是中国历史上诗歌创作的黄金时代,也是中国历史上书法艺术发展的盛世。“书法至唐,自欧、虞、柳、薛振起衰陋,故一时词人墨客,落笔便有佳处”(《宣和书谱》)。唐代诗人善书、书家善诗,诗人之多,书家之众,都是空前的,一人而兼诗人书家者比比皆是。《古今图书集成·理学汇编·字学典·书家部》载录唐代书法家六百四十多人,唐代的著名诗人几乎全包括在其中了。唐代诗人喜爱书法,欣赏评论书法,直接参加书法创作,把诗人的才情气质注入到书法作品中,构通了诗歌、书法的艺术境界,丰富了书法艺术的内涵,提高了书法的艺术表现力。而诗歌,特别是那些题壁之作,又常借书法之美,加强其感染力量,收珠联璧合、相映辉发之效。

     

    由于受到历史条件的限制,唐代书法作品保存流传到现在的较少,诗人们的书法作品更少,至于他们的墨迹更是屈指可数,实可谓凤毛麟角了。但是文献中不乏记载,例如:杜甫“于楷、隶、行、草无不工”(《书史会要》),到宋代还可在“内阁见子美亲书《赠卫八处士诗》,字甚怪伟”(胡严语,引自《杜诗笺注》)

     

    李白“字思高笔逸”(裴敬《李白墓志》),“玄宗命白为宫中行乐诗,二人张朱丝栏于前,白取笔抒思,十篇立就,笔迹遒利,凤跱龙拏”(孟本事诗》)。“尝作行书有‘乘兴踏月,西入酒家,不觉人物两忘,身在世外’一帖,字画尤飘逸”(《宣和书谱》)。“李白在开元、天宝间不以能书传,今其行草不减古人”(《黄山谷题跋》)。

     

    王维“工草、隶”(《新唐书》本传)“书画特臻其妙”(《旧唐书》本传),“诗入国风,笔超神迹”(窦泉《述书赋》),“右丞工草、隶,以善书名于开元、天宝间”(《书史会要》)。

     

    白居易,“书不名世,然投笔皆契绳矩,时有佳趣”(《东观余论》),白氏“《丰年》、《洛下》两帖与夫杂诗,笔势翩翩,……不失书家法度,作行书妙处与时流相后先,盖胸中渊著,流出笔下,便过人数等”(《宣和书谱》)。

     

    元稹“楷字盖自有风流酝藉,挟才子之气而动人眉睫。要之诗中有笔,笔中有诗,而心画使之然耳”(《宣和书谱》)。

     

    柳宗元“善书,当时重其书,湖湘以南士人皆学之”(《因话录》)。

     

    贾岛“善攻笔法,得钟、张之奥”(苏绛《贾公墓铭》)。

     

    杜牧“作行草,气格雄健,与其文章相表里”(《宣和书谱》),“牧之书《张好好诗》深得六朝人风韵,颜、柳以后,若温飞卿与牧之,亦名家也”(《容台集》)。

     

    李商隐“四六稿草,笔画虽真,亦本非用意,然字体妍媚,意气飞动,亦可尚也”(《宣和书谱》)。

     

    李贺“能疾书”(《新唐书》本传),“手笔精捷”(《金壶记》)。

     

    以上所引,自然只是文献中的一小部分,但已足可说明唐代诗人擅长书法的情况。诗人们不仅以诗来言志抒情,也用书法来“达其情性,形其哀乐”。在诗人们的心目中,书法不再是“小道”,不仅仅是“发挥文章”的附属物了,而是与诗歌、绘画、音乐一样的艺术了。书家、书作乃至书写工具笔、砚都成为诗人歌咏的对象,产生了许多以书法为题材的诗篇。李白的《王右军》、李颀的《赠张旭》、高适的《醉后赠张旭》、贾耽的《赋虞书歌》等诗篇,脍炙人口,流传广远。杜甫《李潮小篆八分歌》中的“书贵瘦硬方通神”,被后人尊为一条书法美学原则,此外还有《观薛少保书画壁》、《殿中杨监见示张旭草书图》、《送顾八分文学适洪吉州》、《赠秘书监江夏李公邕》等十多篇。著名诗人白居易、刘禹锡、韩愈、顾况、孟郊、苏焕、韩偓、戴叔伦、李贺、司空图、王建、李商隐、陆龟蒙、许浑、温庭筠等,都有关于书法的诗作。

     

    唐诗中以书法为题材的诗,集中在写草书特别是狂草方面。这是因为唐代的狂草反映了唐代书法艺术的最高成就。唐代的书法发展,是在已稳固化的字体基础上进行的。唐代书法书体齐备,流派众多,书作丰富,但超越前人开唐代书风的是在楷书和草书方面。书法史上的楷书四大家:颜(真卿)、柳(公权)、欧(阳询)、赵(孟頫),唐朝有其三;至于狂草,张旭、怀素几乎登峰造极,至今罕有及者。

     

    书法艺术是一种意象艺术,虽然有十分广泛的群众基础,但它的主要表现手段是笔画(用笔)的变化及其组合,容易意会,难以言传。由于唐代诗人们书法造诣深,因而对书法创作中的甘苦,书作中的底蕴奥妙,有较深切的体味。通过他们的生花妙笔,借助明喻、借喻、比人、比事、比物、叙述、描绘、辅陈、夸张、议论等文学修辞手法,将书家的性灵、作品的涵蕴、诗人的感受,有声有色、淋漓尽致地用诗句开掘表达出来,这对于推动书法创作、扩大书法的影响、提高书法的社会地位,无疑是一种促进。下面的诗句,也可见一斑:

     

    斯人已云殁,草圣难再得,及兹烦见示,满目一凄恻。悲风生微绡,万里起古色。锵锵鸣玉动,落落孤松直。(杜甫《殿中杨监见示张旭草书图》)

     

    飘风骤雨惊飒飒,落花飞雪何茫茫。……左盘右蹙如惊电,状同楚汉相攻战。(李白《草书歌行》)

     

    涵物为动鬼神泣,狂风入林花乱起。殊形怪状不易说,就中枯燥尤惊绝。边风杀气同惨烈,崩楂卧木争摧折。(窦冀《怀素草书歌》)

     

    唐代诗人们曾经讴歌的书法作品,多数都失传了,这些诗歌则是它们曾经问世并且受到人们喜爱的证明,成为研究唐代书法史的宝贵文献资料。现在我们在面对《四诗帖》、《自叙帖》观赏流连之时,读一读唐人有关诗篇,仍会受到启发。

    哲学网编辑部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上海市虹梅南路5800号2座416室 邮编:200241
    ICP证号:晋ICP备 05006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