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时期,地处今山西南部的晋国为打通向中原发展的通道,借道虞国去讨伐虢国,虞国最终唇亡齿寒也落得灭国的悲惨下场。这个故事早已家喻户晓,但晋国所借之道等关键地点如今何在,却因历史文献语焉不详或是地名的变更而谜团重重。 靳、谢两位教授考察地形及参考文献后得出结论,晋南下中原必须跨越中条山脉和黄河两大天堑,除颠軨坂这一战略通道外并无他选。颠軨坂地处虞、虢两国之间,且易守难攻,使得两国一南一北互为犄角,呈唇齿相依之势。 两位教授经过对古文献的研究,提出“颠軨坂”(或称虞坂)实有广义、狭义之分,解决了“颠軨坂”历来概念不清的问题。两位教授总结认为,广义的颠軨坂是指由河东盐池(今运城盐池)起,穿越中条山并直至黄河北岸的茅津渡这一长段区域;狭义的颠軨坂则指由古虞城南行,大约沿着当今209国道一线,经軨桥村、傅岩,直至茅津渡,长20余公里。可以说,颠軨坂就是该段209国道的前身。 “假虞伐虢”的重要战事发生地如鄍、下阳、上阳、虞城所在历来众说纷纭,此次也由靳、谢两位教授一一考证清楚,均在颠軨坂一线,而古鄍城就是颠軨坂的终点茅津渡。 靳生禾为山西大学黄土高原地理研究所教授,离休后同太原师范学院历史地理与环境变迁研究所教授谢鸿喜合作,致力于中国古战场研究,自1992年以来已先后发现战国古雁门关、春秋战略重镇羁马、晋阳古战场等20余处遗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