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看不清?点击更换 看不清?点击更换 忘记密码 注册   加入收藏  
 
 
沈阳石台子山城发掘全面结束 出土文物千余件
来源:  作者:  点击:次  时间:2006-12-29 00:00于哲学网发表

 

 



     

    石台子山城位于沈阳市东北郊区,19975月—今年10月,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会同沈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对该山城进行了考古发掘,搞清了山城范围、结构和布局;发掘出保存较好的城墙、敌台、大型蓄水池和城门、点将台、拦水坝、排水涵洞、居住址等遗迹;发掘面积3500平方米,出土文物千余件,为研究高句丽晚期城址提供了新资料。

    山城所在地属长白山余脉哈达岭山脉西麓的辉山丘陵地带,东、南两侧紧邻浑河的支流蒲河。山城利用山体的自然形势修筑,西高东低,周长约1384米,平面呈不规则三角形。在山势较缓和要害之处筑有敌台,城门与排水涵洞设在东南和西北谷口或低凹处,城内平缓的南北台地处构筑居址,巨大的蓄水池设在两峰之间的山谷间,并在城内的西南峰设便于瞭望和指挥的“瞭望台”。

    城墙全部为石材筑成,墙面石材规整,砌筑严谨。墙基宽67米,横断面呈梯形,保存最高一段墙残高4.2米。内、外墙面一般每米有0.050.08米的收分。从内墙的护坡遗迹及内外墙高差分析,墙体外侧墙原高67米,位于东门北侧一段的墙体高约11米。筑城用石料来自本地的石灰岩和砂岩,也有来自较远的铁岭市横道河子乡武家沟村北的山顶部的玄武岩。石材以楔形石、梭形石、片状支垫石以及长方形条石为主,其他有正方石和曲尺形石。还有一种尚未见到报道的双槽石,推测这类石材是以凹槽彼此衔接,用于墙体顶部女墙封闭之用的。城墙基础采用了槽式基础和凿岩基础。槽式基础是清除山体表面浮土至基岩部分,槽宽于墙体1020、深4070厘米,内糙砌基石23层。在山势陡峭之处采用凿岩法,即在岩石上直接凿出平面作基础,直接砌筑。墙体砌筑方法是墙面以拼缝、错缝法砌筑,墙内以拉结石(梭形石)、垫石稳固墙体,并充填碎石。墙面拼缝工艺是该山城砌筑的一个重要特征。

    石台山城除砌筑坚固高大的城墙外,还沿山城西、北和南侧修筑敌台,共9座。敌台长、宽约78、间距远者73.8、近者仅48米,一种为有阶台式基础,较宽大,一种为无阶台式基础,略小。

    山城共设有4座城门,都紧临一座敌台或一角台。门址基本相同,除西门因地势较高,未发现有山水下泻出口外,其余均发现有泻水涵洞和明渠。门道一般宽4.2、进深6.2、唯东门进深7.2米,应与东门附近段墙体高矗、基础深宽有关。门道两侧墙下部砌有外凸的阶台,宽30、高50厘米。在门道内近外墙一侧,依靠阶台深埋门础石,门柱础与门枢础为台阶式的联合体。门枢碗为铁铸,外方内有圆凹窝,嵌于门枢础上。发现南、东和北门门道上的遗迹遗物有铸铁门轴套、铁门箍带、铁铆钉、炭化门边、门板等。此外,北门还发现有2次修筑城门的情况,上层所砌筑的门道墙,叠压在下层经烈火烧过砖红色的铺石之上,说明石台子山城曾有过一次火烧城门的经历。

    这次发掘还搞清楚了山城的排水系统,由沟渠、涵洞和明渠组成,已发现5处,其中3处涵洞口是在门道下面,2处在城墙的下面通过。南门排水涵洞是在门道路面下,由东北向西南。东门排水系统是由排水渠、滤沙池、沉井、涵洞和明渠组成。门内西侧有排水渠,渠开凿在基岩上,由西向东至门内东侧,利用自然山石和石块围筑成滤沙池,池东筑有沉井,井壁石砌筑,底铺板石,折向北入涵洞。涵洞沿东门南侧直出门外侧,入口与沉井之间的孔道为扁方形,是防范外入而刻意砌筑。涵洞外为砌筑的明渠。北门排水系统是由挡水墙、沉井、涵洞和明渠组成。在门内东南侧砌挡水墙,底部砌有长方形水口,与下侧的涵洞呈反折,即从涵洞盖石上部流入沉井又向西反折,由门道东侧下部通向城外明渠。明渠用石砌壁,砌筑有15级阶梯。1号涵洞位于南墙段东侧,上盖板石承顶,涵洞壁以玄武岩楔形石砌筑,底平铺石板。2号涵洞位于东墙的北侧,已遭破坏,仅存涵洞盖石和为防止水冲刷城墙而砌筑的散水台阶。

    规模宏大的蓄水池是这次发掘的重大发现。蓄水池位于城内的谷地之间,是山城的重要设施之一,由拦水坝和蓄水池组成。拦水坝位于蓄水池的西侧,南北向砌筑,两端与两侧山坡地连接,长25、最宽处7.2、高约9米。蓄水池用楔形石砌筑,呈直桶形,井壁厚1.2米,内外均砌筑十分规整,直径约9、存深约5、池壁外围夯筑宽1米纯净黄土,夯土外围填砂石混合土,填土外用楔形石围砌宽1.2米的半封闭环形石墙围护。

    位于城内西南高地处的瞭望台边缘堆筑土垄形成围墙,墙内筑深约1.5米的濠沟,形成山城的内城,城长约80、宽约70米。瞭望台在内城中部,用楔形石围砌“回”字形墙体,中间填土夯筑,东西长8.7、南北宽8.5、残高约1.5、外围石砌台壁宽约2米。

    在山城内地势平坦的地带分布有较密集的房址,已清理40多座,包括有石筑烟道火炕的、土洞式烟道的和半地穴有烧烤地面的。不同类型的房址相互打破叠压,其中一组为6座房址相互叠压,反映了这座山城的历史沿继。尚未发现用瓦类材料的建筑物。

    出土遗物千余件,有陶器、铁器、铜器、石器、骨器等几类。

    陶器可辨器形有瓮、罐、甑、盘、盆、碗、钵、纺轮等。陶质以泥质陶为主,次为夹砂陶,釉陶和夹滑石陶少见。陶色以灰和黑色为主,还有黄褐、红褐和红色。少量陶器外表灰黑而胎心为红褐。陶质较硬,火候较高。器表面以素面为主,经压磨,表面光洁。纹饰有弦纹、水波纹、戳印纹和暗压网格纹,少数陶片有缀合孔。制法以轮制为主,泥片接筑法多施于大型器。在器底部发现有“天”和“土”字。器耳以桥状为主,也有半圆型盲耳,均贴附器壁。釉陶有青灰、黄褐和红褐。铁器有兵器、生活用器等。以兵器为常见,有镞、甲叶、钉、削、刀、钩、环、斧、门钉、门臼、门轴套等。制法以锻制为主,有门臼、门轴套等。铜器有铜扣和饰片,多为小件饰物。骨角器有刀柄、簪、磨制有空孔骨片等。石器有石臼、石环、砺石、纺轮、石锛等。 

    墓葬区位于山城外西北方向,共清理墓葬50余座,均为高句丽晚期的封土石室墓。根据墓室平面形状,分为铲形、刀把形、梯形和长方形。

    石台子山城规模不大,但保存较好,结构严谨,筑城石料加工精细,砌筑规整,防御设施完备,是目前国内已发掘的诸多高句丽山城中晚期山城的杰出代表。特别是山城所处地理位置,正是辽西通往辽东的“北通道”的冲要之地。其西为古辽河渡口,东北望催阵堡山城,东是高尔山山城,与石台子山城互为掎角之势,是扼守辽河一线渡口和交通要道的重要城址。从地层中发现隋代五铢钱和房址内出土的陶器等遗物分析,该城的砌筑时间应在隋唐之际。(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沈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

     

    哲学网编辑部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上海市虹梅南路5800号2座416室 邮编:200241
    ICP证号:晋ICP备 05006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