俱往矣,藤花旧馆,东坡故居,一夜皆被强拆去 --“文化”常州的文物保护之道 2006年12月21日晚,央视焦点访谈播出了常州市著名的前后北岸历史文化保护区内拆迁一事。焦点集中在大量历史文化遗产上,藤花旧馆是苏东坡最后十年的居处,临终之地。千年文豪,仅此一人;还有清代史学家、文学家赵翼的部分故居、清代漕运总督管干贞故居。1987年,这片不足4万平米的街区被常州市确认为历史文化保护区,被人们称为常州的文脉所在。为什么常州要自断文脉? 被拆的73号门楼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藤花旧馆的一部分。根据省市等相关部门出具的文件显示,该门楼属于文物,应予保护。但根据当地法院的裁定,今年9月常州市建设局不但让拆迁公司拆掉了门楼,而且把房主马梅芳一家强行迁出。当电视镜头上马梅芳泣不成声地讲述不下去时,不知道那些官员们在哪里!文化是软实力,经济是硬实力? 图片来自央视网站
2003年8月,《焦点访谈》就报道过常州市以移建的名义违法拆掉文物恽氏庭院的问题,为了给房地产开发让路,但被拆的庭院至今没有移建,反而在被拆的地方建起了两座商品楼。今天,市里又一次对古建筑将军楼以移建的名义进行拆迁。 2006年1月,常州日报以《前后北岸修缮工程启动 将投2亿建6处深宅大院》为题,规划出了宏伟蓝图 ,文章开头如此写到:“2007年,在延陵西路北侧将呈现一大片充满古韵的明清建筑,作为我市悠久人文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将为现代化进程中的常州增添独特魅力。昨天,记者从市文管办获悉,我市首条历史文化街区——前后北岸街区修缮整治工程已全面启动,市政府计划投资2亿元,在此打造6处‘深宅大院’,届时,深受常州人民景仰的6位历史名人将可‘魂归’故里。”(引文来自新华网)文章还很长,无需赘引。试看今日之现实,宏图原来如此!这6位历史名人能“魂归故里”吗? 画在纸上的藤花旧馆效果图 据说,常州市在历史文化街区修复整治中出现的问题已经引起了建设部、国家文物局和江苏省的高度重视。昨天,有关单位和专家专门召开会议,确定了修缮整治整改方案,原要拆迁的文物要保留,已拆毁的门楼等建筑将异地恢复。
苏东坡终老藤花旧馆,原名孙氏馆。据宋《咸淳毗陵志》记载,南宋乾道八年(1172)常州太守晁疆伯为怀念东坡,在孙氏馆遗址建东坡祠,塑东坡像。他还遍访士大夫家所藏画谱,挑选了十多幅东坡画像摹置壁间。东坡祠内还把苏辙、黄庭坚、晁无咎、秦观、陈师道、张耒等六人的画像分祀设奠。元至大年间(1308-1311)东坡祠内改建为东坡书院。到了明正统十年(1445),常州知府叶蓁因原东坡祠已毁,移建至朝京门内,与龟山祠并祀,合称二贤祠。 藤花旧馆建于明代中叶,至今尚存楠木大厅三间和两边厢房各两间。楠木大厅外观端庄稳重,为八檩抬梁式木构架建筑,用大型月梁,并有彩绘。天井前尚存门屋一间,石库门是水泥的。门楣上浅雕方胜图案,其上又置条石,石上浅浮雕"藤花旧馆"四篆字。 藤花旧馆因紫藤得名,相传当年东坡曾手植紫藤和香海棠。 据《武阳志余》载:香海棠在顾塘桥北方氏宅,传为东坡手植。《武阳合志》又载:康熙年间,"因炊烟所逼枯死"。可见香海棠在1670年前后才枯死。康熙三十九年(1700)进士、邑人徐永宣曾写有《惮香海棠》诗: 坡翁骑箕六百载,三十年前树犹在。 青城白云御翁扫,遗下香魂断垣内。 紫藤又名朱藤。据《武阳合志》载:孙氏馆(当时已为汤氏宅)"藤虽已枯,孙枝尚在"。 洪亮吉的《古藤歌》描写了这棵七百高龄的古藤心虽空而树枝还茂藤花盛开的美景:"心空貌古枝犹秃,自碱至檐刚五曲"、"高干都遮出檐木"。这是写古藤心已空,枝犹秃。然而花还盛开:"花开一巷吹古香,紫燕不敢栖雕梁","沿溪左右三十家,一半看花尽升屋"。他还说:"葛仙桥边路四通,香气已过桥拱东,半空紫伞盖奇绝,千朵万朵飞玲珑。"这棵心空貌古的紫藤,树枝尚茂,紫伞盖半空,藤花香飞白云溪畔白云尖上。 当然,香海棠和紫藤是否东坡手植,这已难定论,很难考证。赵翼当年就已怀疑。他曾在当时"孙氏馆"的主人汤朴斋家里饮酒,并写了《汤公子邀饮藤花下》诗,对东坡手植紫藤香海棠提出了质疑:"入门未久即上仙,那得复有种花暇?"赵翼认为东坡住孙氏馆已经病重,并且很快就仙去了,已没有时间和精力亲手栽种香海棠和紫藤花了。 解放初期,紫藤枯枝还在。 东坡手植紫藤、香海棠的美谈已流传了八九百年,还是让它流传下去吧,这也是对东坡一种怀念。 北宋大文豪苏东坡终老之地 “藤花旧馆”将修缮开放 位于江苏常州市区历史文化保护区内的“藤花旧馆”是北宋大文豪苏东坡终老之地孙氏馆遗址。 北宋建中靖国元年,1101年,六十六岁的苏东坡经一年多长途跋涉,带着全家从海南流放地回到常州,定居于顾塘桥畔孙氏馆,度过了他人生的最后四十九天.“藤花旧馆"占地五千六百三十平方米,建筑面积两千五百五十平方米,现存大厅七间,其中正屋三间楠木厅,将于07年修缮完工向社会开放.(中新社发 2006-03-1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