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 卷51_6 【题张老松树】 岁晚东岩下,周顾何凄恻。日落西山阴,众草起寒色。 中有乔松树,使我长叹息。百尺无寸枝,一生自孤直。 此诗描写了诗人冬日黄昏之时,徘徊山间,四顾之际,草木凋落,景色凄然。然而山间那一棵直干凌云的老松树,却让诗人从内心中油然升起一股敬慕之情:做人正要像这株松树一样,岁寒而不凋,孤直而高节。读罢此诗,不禁击节赞叹,诗好,意境更是上佳,何人所作?
然而,此诗不知作者倒还罢了,一问作者却大煞风景。原来此诗的作者却是唐代有名的以无耻著称的流氓文人宋之问。宋之问当然也有几分才气,在唐高宗上元二年(675年)顺利地考上了进士,后来和“初唐四杰”的杨炯一起在崇文馆当学士,两当了好多年的同事。但宋之问由于长相还不错,又关于献媚取宠,因此很快就像坐了直升飞机一般从九品芝麻官晋升为五品学士。武后对他也是很欣赏的,经常在朝会宴游时也让他陪着。武则天称帝后,宋老白脸虽然年纪已三十多岁,但自我感觉良好,竟毛遂自荐要去进宫当武则天的“男妃子”,并做了一首诗来委婉地表达他的一片诚心,据说就是这个《明河篇》:“八月凉风天气清,万里无云河汉明。昏见南楼清且浅,晓落西山纵复横。洛阳城关天中起,长河夜夜千门里。复道连甍共蔽亏,画堂琼户特相宜。云母帐前初泛滥,水晶廉外转逶迤。倬彼昭回如练白,复出东城接南陌。南陌征人去不归,谁家今夜捣寒衣。鸳鸯机上疏萤度,鸟鹊桥边一雁飞。雁飞萤度愁难歇,坐见明河渐微没。已能舒卷任浮云,不惜光辉让流月。明河可望不可亲,愿得乘槎一问津。更将织女支机石,还访成都卖卜人。”
这首诗从字面来看,似是咏织女的故事,实际上却是表达自己渴望入宫卖身的心情。那知武则天见了这诗后,说:“吾非不知之问有奇才,但恨有口过耳。”--我不是不知道之问这老白脸还不错,但可惜他有口臭。宋之问后悔莫及,从此一天刷十遍牙,并高价从药铺里买了鸡舌香含在嘴里,可惜这第一印象最重要,武则天既然被宋老白脸的口气熏过几回,就再也没有起过“纳”他入宫的念头。宋之问自己没有当成女皇的“男妃子”,就退而求其次,转而巴结张宗昌、张易之这二个女皇内宠。唐人张垍所纂叫做《控鹤监秘记》的笔记小说中写道:“之问尤谄事二张,为持溺器,人笑之”——宋之问巴结二张,甚至亲自给二张端尿盆,人们都讥笑他。
如果仅仅如此,那还只能算做是“个人作风问题”,也算不上极大的过恶,现在不还有某大学生见到报上的“富婆”借种广告,就骑自行车数百里去“送种”的。然而宋之问还做过恩将仇报,卖友求荣的小人之为。事情是这样的,宋之问一直巴结二张,在武周一朝倒也荣华一时,但中宗复辟时,众兵将把二张砍了,两个大帅哥的人头都被挂到天津桥上示众去了。宋之问虽然没有被砍掉脑袋,但也被贬到岭南。宋之问胆也不小,居然自己偷跑了回来,北渡汉江时,写下了那首著名的《渡汉江》一诗:“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宋老白脸哪里敢乱问乱说的,让人认出他来,岂不直接扭送“公安机关”?宋之问不敢回家,在洛阳城猫了几天,投奔到原来的好朋友驸马王同皎家里。王驸马倒挺讲义气,收留了宋之问和他弟弟二人。王同皎对于当时韦后乱政,并私通武三思的做法十分愤慨,在家里同朋友们饮酒酣醉之余,就常大骂这两人。不料被宋之问听去,这宋之问就到武三思那里告密,出卖了王同皎。结果武三思先诬王同皎造反,中宗信以为真,将王同皎斩首。宋之问踏着恩人的鲜血,当上了鸿胪主簿。但宋之问人品极差,一开始巴结太平公主,后来见韦后和安乐公主的势力大,又拚命巴结这娘俩。以致于连太平公主也恶心他。太平当时也相当有权势,看宋老白脸居然拿着她不当回事,太平就揭发了他主持贡举中受贿的罪行,将他贬到越州(浙江绍兴)。当了李隆基起兵将韦后和安乐公主杀掉后,宋之问又被一脚踢到钦州(广西)。玄宗登基后,干脆一纸诏书赐他“归天”。宋之问接到诏书,吓得浑身筛糠一般,使者让他死前吩咐一下后事(宋还有妻子儿女等),那知宋之问抖成一团,连话也说不出来,更别提安排后事了,临死也像只鼻涕虫,窝囊至极。
所以有时候,并非是“文如其人,诗如其人”,诗文和人格判若两人的还是大有人在的。正像“引刀成一快,不负少年头”这样的好句子,居然是大汉奸汪精卫所作一样。虽说不可因人废文,因人废诗,诗和人还是有密不可分的联系的。像这首诗,如果就诗论诗,无论从诗歌艺术上,还是从思想性上看,都属上上之作。但诸多唐诗选本中均不选,恐怕也正是此诗的格调和宋之问的人品风马牛不相及吧。假设该诗是魏征或者狄人杰等良臣所作,恐怕早就家喻户晓,妇孺皆知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