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42年11月27日(嘉靖二十一年十月二十一日),宫女发动“壬寅宫变”,嘉靖皇帝险些丧命。因惊吓过度而昏迷的嘉靖皇帝苏醒后立刻以凌迟之刑夺了谋事诸宫女的性命。 现场 绳套成死结 弑君未成反失命 明朝皇帝的寝宫是紫禁城内的乾清宫,除了皇帝和皇后,其余人都不能在此居住。妃嫔也只是按次序进御,除非皇帝允许久住,否则当夜就要离开。 嘉靖年间的乾清宫,暖阁设在后面,共9间。每间分上下两层,各有楼梯相通。每间设床3张,或在上或在下,共有27个床位,皇上可以从中任选一张居住。皇上睡哪里,谁也不知道。 这种设置一定程度上保护了皇上的安全,但对最贴身的宫女却毫无防范作用。 嘉靖二十一年十月二十一日凌晨(公元1542年11月27日),十几名宫女想趁嘉靖皇帝朱厚熜熟睡时把他勒死。姚淑皋用黄绫抹布蒙住朱厚熜的脸并紧掐他的脖子,邢翠莲按住他的前胸,王槐香按住他的上身,苏川药和关梅秀分别按住他的左右手,刘妙莲、陈菊花分别按两腿,杨金英把绳套拴在他的脖子上,姚淑皋和关梅秀用力拉绳套。可绳套被杨金英拴成了死结,无法将皇帝勒死。 宫女张金莲见势不好,连忙去报告方皇后。方皇后赶来后被姚淑皋打了一拳。宫女王秀兰叫陈菊花吹灭灯,可又被总牌陈芙蓉点上。宫女徐秋花、郑金香又把灯扑灭。这时管事赶来,谋事宫女被捕。 朱厚熜没被勒死,可由于惊吓过度,昏迷好久才醒。 事后,司礼监严刑拷打谋事宫女,可供词都同杨金英如出一辙。司礼监定案:“杨金英等同谋弑逆。张金莲、徐秋花等将灯扑灭,都参与其中,一并处罚。”朱厚熜下旨:“这群逆婢,并曹氏、王氏合谋弑于卧所,凶恶悖乱,罪及当死,你们既已打问明白,不分首从,都依律凌迟处死。其族属,如参与其中,逐一查出,着锦衣卫拿送法司,依律处决,没收其财产,收入国库。陈芙蓉虽系逆婢,阻拦免究。钦此钦遵。” 刑部等领命执行,事毕给皇帝回奏:“臣等奉了圣旨,随即会同锦衣卫掌卫事、左都督陈寅等,捆绑案犯赴市曹,依律将其一一凌迟处死,尸枭首示众,并将黄花绳黄绫抹布封收官库。然后继续捉拿各犯亲属,到时均依法处决。” 圣旨中提到的曹氏、王氏据考证是宁嫔王氏和端妃曹氏。司礼监题本中记录了杨金英的口供:“本月十九日的东梢间里有王、曹侍长(可能指宁嫔王氏、端妃曹氏),在点灯时分商说:‘咱们快下手吧,否则就死在手里了(“手”字前可能漏一个“他”字,指朱厚熜,或有意避讳)。’”有人据此记载推断此次弑君事件主谋是曹氏、王氏。但刑部行刑回执中并无对曹氏和王氏的处置的描述。 宫女弑君的“壬寅宫变”为何会发生在嘉靖年间,历来有几种不同的解释。 ■版本一:嘉靖皇帝为炼制长生不老丹药,酷虐宫女所致 依据:司礼监审问宫女的口供中有此话:“咱们快下手吧,否则就死在手里了。” 分析:没有资料记载事发前宫女们做错了什么事情,既无大错而又面临危险,据此推测,这件事很可能是朱厚熜炼制长生不老丹药所致。 为投皇帝所好,大江南北进献的秘方和丹药五花八门。“红铅”作为最流行的炼制丹药之法,是将处女月经和药粉经过拌和、焙炼而成,形如辰砂。“壬寅宫变”两年前,朱厚熜信用方士炼制丹药,为了采得足够的炼丹原料,强迫宫女们服食催经下血的药物,轻则损伤宫女身心,重则造成失血过多甚至血崩,许多人因此丧命。为了防止炼药的秘密被泄漏,还会杀掉取过血的宫女。 结论:宫女自知此灾难早晚落到自己头上,于是决定拼死一搏。 ■版本二:宁嫔王氏首谋发动宫变 分析:朱厚熜自嘉靖元年大婚后, 身体虚弱,经常气喘、咳嗽,直至嘉靖九年还没有孩子。嘉靖十年,朱厚熜在宫中钦安殿建坛求嗣,以求得到一个儿子。起初,以礼部尚书为监礼使,文武大臣轮流值班进香,一直没有效果。到嘉靖十五年,请道士邵元节等主持祈坛。当年,后宫妃嫔就生了男孩,以后又生了好几个孩子。 宁嫔王氏也在这一年为朱厚熜生了一个儿子,按惯例,她应该由嫔晋为妃,可朱厚熜并没晋封她。宁嫔王氏心存不满,便在朱厚熜夜宿宠妃曹氏宫中时,指使杨金英等宫女将皇帝勒死以作为报复,同时也可把责任推到曹氏身上。 结论:一个生有皇子的妃嫔为争宠冒如此大的风险,没必要。十几位宫女为给主人争宠而不顾生死谋害皇帝,而且态度一致,也不大可能。 ■版本三:嘉靖皇帝喜怒无常,任意残害宫女而导致宫变 依据:朝鲜史书。 分析:书中载,朱厚熜虽然贪色,但宫女只要犯了一点错误,从不宽恕,痛加责打。有200多名宫女被打死。 结论:非人的待遇使宫女们担惊受怕,蓄谋拼死斗争。 版本四:一妃一嫔引发的政治斗争 依据:嘉靖皇帝刚取得“大礼仪”之争的胜利,即发生宫变,并涉及一妃一嫔。 分析:明武宗死时,没有留下子嗣,也未留下遗嘱。他临终时告诉太监,由太后与朝臣商议酌定立嗣之事。经慈寿皇太后与朝臣商议,兴献王之子朱厚熜被迎立,即明世宗嘉靖皇帝。论辈分,世宗与武宗为堂兄弟,如按继承皇位的要求,他应称自己的生父兴献王为叔父,而尊武宗之父明孝宗为父。但朱厚熜却想尊兴献王为皇考,并想追封兴献王为皇帝。 嘉靖初年,朝廷中一方主张尊重明朝的皇统,另一方则迎合朱厚熜的私意。一场史称“大礼仪”的争论延续了近20年,它实质上是朝臣与皇帝、朝臣各派系之间的斗争。 结论:“大礼仪”之争刚以朱厚熜的胜利宣告结束,即发生“壬寅宫变”,而且与一妃一嫔有关。据此推测,宫变是政治斗争失败者想利用妃嫔除掉朱厚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