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看不清?点击更换 看不清?点击更换 忘记密码 注册   加入收藏  
 
 
“民本思想与民族意识是传统评书的底色”――与曲艺专家一席谈
来源:  作者:  点击:次  时间:2007-09-11 00:00于哲学网发表

 

 



               

            小李广·花荣——《水浒传》人物   岳飞字鹏举——《说岳全传》人物

            

           南侠“御猫”·展昭——《三侠五义》人物  张飞字翼德——《三国演义》人物

              

             在古老的说书艺术中,讲述者与倾听者都共享一种其乐融融的氛围。
     
      每天下午两点开书,听入了迷的老主顾们,都有一定的茶馆,天天按着时候准到。……在冬天的时候,屋里空气非常的热,叫炉子烤得脸蛋儿通红,一位一位都瞪着眼睛歪着头儿,瞅着说书的大老板,听个有来有去,谁都懒得动窝儿。――张次溪《人民首都的天桥》

      问:评书作为我国一门传统的曲艺形式,在北方地区非常流行。从历史上看,传统评书兴起于什么时候?是怎样发展起来的?

      戴宏森:类如今天评书的艺术起于唐,兴于宋。宋以前,已经有了它的三个构成因素:一是“说话”,即说故事;二是“史诗”,以前人们认为中国上古没有史诗,后来发现《诗经·大雅》中《生民》、《公刘》、《绵》、《皇矣》、《大明》五篇连在一起,其实就是讲述周部族兴起的史诗简本,并且少数民族大都有自己的史诗;第三个因素是“说书”,就是讲解典籍。

      到了宋朝,市民经济发展很快,说书艺术也形成了规模。开封、临安的勾栏瓦舍,专业说书人很多。这时的说书叫“说话”,可以分成说经、讲史、小说三大家。说经是说佛经及参禅故事。讲史是讲《通鉴》及前朝史书故事,两者讲的都是大事,或可认作“大说”。与之相对的就是“小说”了。小说按内容可以分成文武两类,文的称“银字儿”,包括烟粉、灵怪、传奇等;武的有两种,一个是说公案,含步下英雄短打故事;一个是说铁骑儿,讲马上英雄使长兵器作战故事。这种分类,传至近代评书,已经演变成讲史、侠义、公案、神怪、世情五大题材。

      元、明时期,说书被称为评话,其中讲史或称平话,又说又唱的则称词话。明代说书艺术有了较大发展,明末出了大说书家柳敬亭,由他开始,南方评话大兴。清乾隆初年,北京评书兴起,继而湖北、四川等方言评书也发展起来了。

      问:在不同历史时期,人们喜爱的评书题材是不是有所变化呢?

      戴宏森:到明代,说经已经退出了书场。正在发展中的公案书、侠义书、神怪书和短篇世情书势头正猛。清代中叶后,公案书、侠义书达到鼎盛时期,大有与讲史书争锋之势。至清末民初,追求玄怪的剑侠书盛行。那时评书界流行一句话:“青不如花,花不如短,短不如玄”。过去讲史书(通鉴体或纪传体)又叫袍带书,以男角为书胆的称“青袍带书”,以女角为书胆的称“花袍带书”;侠义书又称“短打书”;“玄”则指荒诞的剑侠书。这句艺谚反映了小市民听众对评书的欣赏趣味正在下滑。身处乱世,国难当头,社会风雨飘摇,剑侠书恰恰迎合了他们逃避现实、寻求寄托的消极心理。

      涂巷中小儿薄劣,其家所厌苦,辄与钱,令聚坐听说古话。至说三国事,闻玄德败,颦蹙有出涕者;闻曹操败,则喜唱快。以是知君子小人之泽,百世不斩――苏轼《东坡志林》

      问:曹操这个人物,今天在历史学界似乎持论甚公,但在评书中他完全是一个奸臣的形象。您怎么看待传统评书中这种将人物“脸谱化”的问题?

      戴宏森:社会上“拥刘反曹”的观念由来已久,其形成自有历史原因。但是传统评书塑造人物,往往把人物说绝。人们常说《三国》中有“三绝”:曹操“奸绝”;关羽“义绝”;孔明“智绝”。实事求是地讲,曹操在历史上有功有过,不能绝对否定;关羽是个有缺点的英雄,也不是“义绝千古”的。诸葛亮(字孔明)本人真的就绝顶聪明?也不是。史家评判,他是个杰出的政治家,但够不上杰出的军事家。说诸葛亮摆“空城计”骗司马懿,实际上于史无凭,倒是赵云摆过一个“空营计”骗曹操,与诸葛亮无涉。

      问:传统评书怎样表现老百姓的政治理想和道德追求呢?

      戴宏森:评书是一种平民的艺术。对于统治阶级的主流思想,说书人有选择地接受,如对孟子倡导的“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民本思想,他们欣然接受;而对封建纲常和程、朱理学,他们就没有完全接受。他们站在底层人民的立场上改造了传统的主流思想,公开树立“天下乃人人之天下,有德者居之,无德者失之”,“君不正臣逃外国,父不正子奔他乡”等非正统观念,富有底层人民的政治色彩。

      “忠孝节义”是主流思想的道德追求,这在评书中也很突出,且特别看重为民做主、为民请命、为民造福的大节。许多书目如《封神》、《水浒》、《隋唐》、《明英烈》等,都是以反暴政为主题的,所称颂的是正义的事业。而在《三侠五义》等公案、侠义书中,所称颂的也是代表正义力量的清官、侠客、义士等,他们成了老百姓心目中的理想形象。

      张十五道:“当年岳爷爷几个胜仗,只杀得金兵血流成河,尸积如山,只有逃命之力,更无招架之功……”――金庸《射雕英雄传》

      问:在金庸的小说《射雕英雄传》开头,有说书人张十五讲述岳飞抗金故事的片断。在我国的传统评书中,体现爱国思想和民族意识的内容似乎有很多?

      戴宏森:是的。这里有一点先要说明白:我国的少数民族,在历史上不论是处于统治者的地位还是被统治者的地位,都没否认过自己属于中华民族。

      在评书中,无论哪个少数民族成为统治者,都自称是“入主中原”。“入主中原”是个什么意思?是说以前是你中原统治者当家,现在你靠边站站,这个位子由我们来坐,这就不同于对敌国的占领。成吉思汗一路打到欧洲去,可还是在中国建国,称元朝,不叫蒙古国。这种民族的认同既有对自己民族的认同,又有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我们讲民族意识,不仅指某些成员本民族的民族意识,也指整个中华民族的民族意识。

      在历史上,中华民族的内部各个民族之间发生过矛盾冲突乃至战争,对于这种民族战争必须分清谁是正义一方谁是非正义一方。在评书《岳飞传》、《杨家将》中岳飞抗金、杨家将抗辽都代表正义一方,他们的爱国行为对国家、人民和整个中华民族都有好处,应予肯定和赞扬。在评书中,这种体现爱国思想和民族意识的书目确有不少。

      赵七爷是邻村茂源酒店的主人,又是这三十里方圆以内的唯一的出色人物兼学问家;因为有学问,所以又有些遗老的臭味。他有十多本金圣叹批评的《三国志》,时常坐着一个字一个字的读;他不但能说出五虎将姓名,甚而至于还知道黄忠表字汉升和马超表字孟起。――鲁迅《风波》

      问:在乡土社会中,很多人是通过评书来认识社会、了解人生的。那么,传统评书对于国民价值体系的建构有什么影响?

      戴宏森:我国评书界继承与发扬古代“道之以德”的“高台教化”传统,一直将对民众进行道德教育视为这门艺术的社会职责。艺谚云:“说书、唱戏劝人方”,“一世劝人以话,百世劝人以书”。因此,评书艺人有一种自觉,要对人们进行教化,而不能是空戏滑稽。应当肯定,评书教化的内容,主流是积极的、向善的。

      我国的评书艺术有个特点,就是它把中国的全部历史都作了浪漫化的处理,从《开辟演义》到《清宫秘史》,每个朝代的故事都有评书,串联起来,就是一部浪漫化的中国历史。这是世界上其他国家所没有的。看来它往往偏离了历史的真实,但却加强了艺术的真实。我们中国人好些知识是从评书里得来的,好些为人处世的道理也是从评书里学来的。

      评书对整个社会的影响之大,有时超乎想象。农民起义将领会以评书中的人物名字作为绰号,甚至对虚构的英雄进行拜祭。清朝入关之前竟然声称满、蒙、汉三族的联合是“桃园三结义”。

      雍和宫的喇嘛给我讲过一个故事,说乾隆爷的时候,有一次在殿上,忽然听到背后好像有脚步声,乾隆问是谁,背后有人回答:“二弟云长。”乾隆问:“三弟何在?”答曰:“三弟镇守辽阳。”乾隆想见三弟,于是用十二道金牌召辽阳守将进京,辽阳守将接到旨意,不明白出了什么问题,竟然自刎而死了。

      由此可见,传统评书对中国的影响有多么深刻,它被用在帝王的军国大事上,百姓的日常生活上,使中国的传统文化观念深入人心。

      附录

      戴宏森,1933年生于北京。1979年初调入中国曲艺家协会,曾任书记处书记,研究部主任。发表曲艺论文100多篇,著有《戴宏森说唱艺术论集》。现为中国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专家委员会委员,文化部民族民间文艺发展中心特约研究员。

    哲学网编辑部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上海市虹梅南路5800号2座416室 邮编:200241
    ICP证号:晋ICP备 05006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