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国民族医药论坛5日在北京闭幕,参加此论坛的中国中医科学院医史文献研究所所长柳长华昨天接受早报记者专访时表示,中医药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材料准备仍在进行中。记者获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于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每两年申报一次,每次申报数量基本为每个国家一个项目。由于2008年国家已决定对与国人生活关联最为密切的文房四宝进行联合申报,所以中医药的正式申报可能还需要等到2010年度。 针对一些媒体报道的“中国确定了第一批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传统医药目录,包括同仁堂中医药文化、藏医药等9个项目被列入其中”的说法,柳长华表示,具有深厚藏文化背景的藏医药等文化遗产具有藏民族的文化特征与内涵,如要对中医进行捆绑申遗的话显然并不合适,藏医药并不能被纳入中医申遗范围之内。 据了解,中国目前确定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传统医药目录,其中包括中医生命与疾病认知方法、中医诊法、中药炮制技术、中医传统制剂方法、针灸、中医正骨疗法、同仁堂中医药文化、胡庆余堂中医药文化和藏医药共9个项目。 柳长华表示,这9个项目尽管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第9大类“传统医药”中,但并不等于未来在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报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时,它们就能理所当然被统一捆绑纳入范围中。 “全社会都有责任加大振兴中医药的呼声。但是,并不等于申报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就意味着它得到保护,申遗只是对传统中医文化进行系统梳理的一个契机,未来怎样保护这些文化遗产的生态环境才是需要全社会共同关注的。”柳长华说。 目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在日本举行相关会议,拟定修正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的具体程序,未来要对中医申遗的话的确会以整体申报方式进行。 柳长华对早报记者表示,中医药这一全民族几千年的传统医药文化结晶都要被全世界所了解重视,都要受到全人类的保护,它是人类的共同遗产。目前,中国中医科学院医史文献研究所已经做好了准备,随时启动正式申遗工作。
忧思 中医人才后备力量缺失 柳长华昨天对早报记者表示,目前中医学受到西医学的猛烈冲击,是一个不容争辩的事实。不要说悬丝号脉,就连望、闻、问、切都已被忽视。前一阵子,甚至出现了对中医极不公平的声音。任何一个有文化良知的人都不允许中医再蒙上不白之冤。 但是也不容否认,中医应有的文化地位正在丧失,认同感逐渐淡化,其实从寻找问题根源与中医人才后备力量缺失不无关系。 中医药专业院校中师资力量日趋薄弱,有相当一部分教师自身缺少实践经验。所教授的内容也已经名不副实,在他所学的课程内容中真正属于中医的只有40%左右,而更多的基础教学内容还是沿袭西医的传统理论,这部分比重高达60%,直接导致了毕业生最终没有发展前途,竞争力差。而报考中医药学院的很多年轻人并非出于对传统文化的向往与吸收,而将它作为未来获取一个就业机会的途径。记者采访了一位中医药大学毕业生,在毕业进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从业数年后跳槽到了药材公司,而他的校友中也有不少与他走上了相同的道路。“偌大的中国,著名中医竟然不足500人!而研究经费上,与西医相比竟然有着8.7:91.3的悬殊比例。很明显,中医药早已经陷入了传承危机。”中国发展研究院执行院长章琦前不久接受采访时感叹说。
中西医结合无益中医复兴? “几十年前提倡的中西医结合,实践证明对于中医的复兴并没有太大帮助,由于这种结合反而使中医陷入了一种两难且次要的地位,就是在这样一种大趋势下中医越来越不能展现自身应有的魅力。许多传统医疗技术濒临消亡。”一位知名中医昨天对早报记者说。 在未来数年之内,中医相关理论实践知识将继续呈现一种墙内开花墙外香的状态。眼下,国外自然疗法已显现了流行趋势。近几年来在欧洲越来越多发达国家内引起关注,事实上,中国的中医就是自然疗法的典型代表。在欧洲德国、法国等地针灸已作为一种放松疗法被当地人接受,以前不被纳入医疗保险体系范围的中医也已被部分国家重新承认。而在中国,前几年还有不少日本、韩国友人前来中国取经,但随着他们从事自然疗法者的队伍不断庞大,日本的自然疗法技术已经走在了中国前面。 宋代苏东坡等文人在杭州时,设立的“安乐”诊坊三年中治愈近千病人。这个事实也为我们证明了中医的强大。而在现代社会,像这样能从身心两方面对人实施拯救的人几乎绝迹。事实上,中医已被千年实践经验证明了它完全适应中国人的体质,尤其对慢性疾病它以温和而安全的方式作用,对人的机体是一种保护。
观点 更重要的是珍惜传统与文化自信 方寸 有些东西,似乎非得面临失去的时候才知道珍惜 在中华传统民俗端午节被韩国“抢注”为世界文化遗产、传统乐器笙被韩国列入申报“世遗”的项目后,重新审视中医申遗,无疑让人深思:我们的民族自信力到底有多少?我们对我们的传统文化到底又认识多少? “神农尝百草,伏羲制九针”,开中华医药之先河。作为根植于中华传统哲学思想的中医药,数千年来一直承担着治疗中华民族伤痛的大任,然而,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是,中医药正面临一步步迈向衰落的局面:清末我国有中医80万人,1949年有中医50万,而现在仅有27万。目前,各中医院仅有约10%的中医开汤药方…… 这与我们的民族自信力的失去几乎是同时进行的―――中华民族在历史上一直是勤劳勇敢、自信而自尊的,然而近代以来,伴随着列强的枪炮,民族自尊自信越来越少,有意无意的崇洋几成风气。直到现在,不少人仍用西方科学的观点来评价中国的科学文化,无论任何文化和科学成果,都需要西方人的认可才觉得成功。 并不仅仅是中医,越来越多的民间艺术被遗忘,影响极大的昆曲、古琴、评弹而今仍未摆脱衰落趋势,更不要说流传范围更窄的一些地方小戏,如丝竹戏、牛哥戏、毛南戏等,已是难得一见。 有学者统计,我国各式各样的节日有数千种。而当圣诞节、情人节等“洋节”大行其道,为更多的国人庆祝时,我们多少忽视了端午、重阳等这些传统节日。而传统习俗与节日,虽然千百年来传递着人们世代共通的民族情感与记忆,经过一代接一代传承,其中许多文化传统和信息正在逐渐流失殆尽。 一个人,一个民族,如果忘记了自己的文化与根基所在,就不能深刻地了解现在和正确地走向未来,对中医药是如此,对书法、国画、戏剧、武术,还有其他大量的民间艺术都是如此。 就某种角度而言,其实中医药或者文房四宝是否申遗并不重要,更重要的其实在于对我们传统文化的重新认识与重视,还有―――我们是不是还有一种文化的自信力?
|
|
|
|
|
哲学网编辑部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上海市虹梅南路5800号2座416室 邮编:200241
ICP证号:晋ICP备 05006844号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