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看不清?点击更换 看不清?点击更换 忘记密码 注册   加入收藏  
 
 
长城东起山海关,西至嘉峪关,南端在哪里?
来源:  作者:  点击:次  时间:2007-07-27 00:00于哲学网发表

 

 



    “都说长城两边是故乡,你知道长城有多长……”那首沁人心脾的《长城长》歌曲,最近在黎城县唱得很火。

     

    长城是中华民族的象征,世界文化遗产。过去当地人看长城大都要跑到北京,就近也得向北跑到雁门关以北。

     

    通过最近国家文物局、国家测绘局对黎城县境内的长城实地调查,考证了上党地区黎城县东阳关在民间俗称的“边墙”就是明代长城,并且有的地段保存的相当完整。

     

    最重要的是黎城县长城为我国明代内长城南端的起点,山西的东阳关原来与山海关和嘉峪关为同时代名关。

     

    黎城明长城

     

    黎城县长城分布在城东10公里的东阳关(古称吾儿峪)一带,全长8千米左右,今残留约6千米,实地调查与国家航拍资料基本相符。长城墙体建于山脊之上,依山南北而行,成为东临河北平原的重要军事屏障。该长城共分三段:邯长公路以南墙体称为皇后岭村南侧长城;邯长公路与长涉公路(县乡路)间墙体称为长宁村南侧长城;长涉公路以北称为长宁村北侧长城。在东阳关关口的309国道尚存留有东阳关城门的部分墙体,依稀可见当年的雄关风韵。关于长城的时代,县境内长城为明代所筑,主要依据是县文博馆内现存的原东阳关关楼上的2块石匾,记载了刻匾时间是明嘉靖二十二年,即1543年,距今已有460多年的历史。据有关资料表明,我国的内长城,北起河北紫荆关,依太行山脊经平型关、娘子关、黄榆关南至黎城的东阳关。与晋中左权县境内发现的一块长城碑记载的时间一致,并且都有“巡抚河南都御史秦中李宗枢建”的记载。修筑内长城的用意在于防御蒙古游牧骑兵绕出太行山东,威逼京师、中原。

     

    历史的记忆

     

    在嘉靖年间,东蒙古鞑靼崛起后不断威胁边关,大举南犯,尤其到了嘉靖十九年至二十一年(15401542年),鞑靼中惯于掠劫的俺答和吉囊拥兵几十万,经常南犯。他们从大同深入到太原,并从太原向南步步深入,有时到达平遥、潞州等杀人、抢掠,几度震动朝廷,告急京城。仅在嘉靖二十一年八月的一次入侵,就杀人20多万,杀牛马羊猪等200万头,还焚毁大量房屋、田地。为此更证实了明朝修筑内长城以保卫京师和中原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黎城县地处晋冀豫三省交界,南锁太行,北扼冀原,因其地理位置重要,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县城东10公里,即是雄扼晋冀要冲的东阳关。明朝将内长城南端的起点定在此处是必然的选择。据史料记载,明、清、民国三代都在这里建营房,设驻军。当然战役无数。但最为震撼的是抗日战争中中国军队利用长城打击日寇的伟大壮举。在笔者的实地采访中,李廷芳、杜清善等老人绘声绘色、滔滔不绝,讲述的就像是昨天发生的故事。

     

    ——川军死守东阳关。19382月,时任国民党第47军军长李家钰率部从四川赶到东阳关保卫山西,所属的一七八师官兵利用长城坚守东阳关。由邯郸进犯东阳关的日军第十八师团,在空军、炮兵、坦克的配合下进犯东阳关,多次被川军打退,毙敌千余人,日军后在汉奸高承祖带领下抄小路上来,使川军腹背受敌,加之川军单衣草鞋,而且多是“老套筒”和土枪,又没有援兵,终于17日失守,营长周策勋殉国。

     

    ——东阳关大捷。同样是1938年,同样在黎城县东阳关利用长城作战,不同的是由刘伯承和邓小平指挥率领的八路军在331日,日军第十四师团有2个汽车中队,180多辆汽车及掩护部队由黎城向东阳关开来,经过二小时的激战,共毙伤日寇包括森木少佐在内的官兵400余人,焚毁汽车181辆,缴获迫击炮4门,重机枪二挺,长短枪130余支。这是继平型关、广阳、神头岭伏击战后的我八路军又一次大规模的伏击战。

     

    经过近500年的历史沧桑、千疮百孔的东阳关关楼在1953年修邯长公路(207国道)进行拓宽时,不得不拆除。当地的老百姓还将所拆弃的砖瓦石搬回家里扎根垒墙。在皇后岭村王晚元的家里仍收藏着当年关楼上的砖饰,视如家珍。

     

    时代的呼唤

     

    黎城县东阳关长城的关楼虽然已经不复存在,但明代修筑的长城(俗称边墙)仍蜿蜒于关隘两侧的山脊之上。虽残断隐没,而脉迹犹可寻辨。长城以关门为中心,南北双向分延,长可达约10公里,墙体采用就地取材之法,以粗加工的青石,面西单边垒砌,内以乱石杂土填充,顶平随高就低与山脊同起落,现在仍有许多宽敞之处,面阔三米有余,同时建有用于驻兵防御,燃放烽火的敌台,更说明该长城防御体系是比较完整的,想当年足可驱车跑马。这段算不上太长的内长城,历代都把它作为屯兵御敌之地,经历了无数战争的烽烟,其饱经创伤的身躯仍然静静隐伏在那里,审视着历史的脚步。上世纪八十年代在长城脚下出土了两门明代“牛腿火炮”,与原关门榜题“中州外翰”的石碑一并被收藏在黎城县文博馆。据山西长城资源调查小组组长、山西大学考古系赵杰老师讲,从经纬度来说,黎城的长城是中国最南端的长城,是中国内长城南端的起点,如一直往北到娘子关、紫荆关、龙泉关直至北京,从这一点讲意义很大。

     

    欣慰的是,针对黎城东阳关长城新的历史定位,黎城新一届县委、县政府班子领导非常重视,县委书记崔建泰亲自到县文博馆了解有关情况,要求在本县有限的条件下尽快、尽最大努力保护黎城境内这段珍贵的文化遗产;县长郜双庆在“全国文化遗产日”当天早上5时就驱车登上古长城进行实地调查,了解现存状况和进行保护应采取的措施,并要求有关部门及早申报将其列为国保单位。有关部门也按照县里的要求和《长城保护条例》有关规定,计划对现有部分长城进行修缮,并设立纪念馆,建成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同时与黄崖洞兵工厂、东阳关大捷遗址、长宁飞机场等连成能完整再现中国近代史上战争与防御的一条参观线路。这样既能起到保护长城,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目的,又能使观众体验野外爬山感受大自然的风光。

    哲学网编辑部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上海市虹梅南路5800号2座416室 邮编:200241
    ICP证号:晋ICP备 05006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