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看不清?点击更换 看不清?点击更换 忘记密码 注册   加入收藏  
 
 
卢沟晓月在,宛平枪声息——纪念抗日战争70周年
来源:  作者:  点击:次  时间:2007-07-09 00:00于哲学网发表

 

 



     

     

     

    60年一个甲子,一个轮回,而那场持续八年的抗日战争,已经是70年前的事情了。

     

    70年前,北京西南郊宛平城的一声枪响,揭开了八年抗日战争的序幕。驻扎在卢沟桥的29军,面对日军优势兵力的包围奋起反击,副军长佟麟阁不幸被敌机投下的炸弹击中头部,当即壮烈殉国。132师师长赵登禹,率敢死队发起冲锋,在大红门附近,被敌击中,光荣捐躯……

     

    70年后,卢沟桥已成为历史古迹,枪声已息,先驱者的血迹也融入大地,那些见证了历史风雨的石块以及燕京八景之一的“卢沟晓月”,也只是在默默地展示与诉说,忘却了与不能忘却的记忆。

     

    77日,9位亲历“七七事变”的老兵重聚卢沟桥,纪念“七七事变”70周年。这9位老兵分别是:崔金品(91岁),赵金典(88岁),李鸿斌(88岁),张可宗(88岁),马步先(88岁)、孙敬生(93岁)、沈甸之(88岁)、吴江平(94岁)、赵新立(89岁)。70年前,他们都是29军的将士,在“七七事变”中共同抵抗侵华日军的进攻。

     

    老兵在人群的簇拥下,站在卢沟桥桥头的阳光中,向牺牲的战友敬礼,向人们诉说往事,战争如此深刻地占据了他们的心灵,有些老兵对当下的事情印象模糊,对70年前的细节却记忆犹新。88岁的张可宗14岁加入二十九军一三二师,是赫赫有名的“大刀队”成员之一。在当年卢沟桥附近的南苑血战中,张可宗一人砍倒了好几个敌人,子弹打中他腹部时,他还挥舞着大刀。据张老回忆,他在抗战中一共杀死过40多个敌人,“我都在枪托上刻了数。” 同样是88岁的沈甸之老人现场朗诵了1937年写的诗,描写了70年前的家国之痛。

     

    与此同时,纪念抗日战争70周年的图片展也在这里进行。这些图片几近残酷地记录下残酷的历史,直至今天,我们仍无法直面这样的残酷,热血沸腾,黯然神伤。可是除了如此激动,我们还能做些什么?

     

    作为中国人,总有一种情怀,可能与战争无关,也可能与民族国家的大叙事无关,但是,却关乎生命的脆弱,人性的脆弱。历史会重演么?对于今天的我们,拿什么来忘记,又拿什么来记忆,都是值得深思的。

     

    或许擦去历史褶皱处的鲜血,我们可以想起《论语》:夫子之道,忠恕而已。忠于自己的历史与人之为仁,对于那些惨烈的过去,姑且恕之!

     

    只是,我们坚决不能让它们重演,决不。

    哲学网编辑部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上海市虹梅南路5800号2座416室 邮编:200241
    ICP证号:晋ICP备 05006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