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看不清?点击更换 看不清?点击更换 忘记密码 注册   加入收藏  
 
 
北大国学研究院:开风气之先 擎学术大旗
来源:  作者:  点击:次  时间:2007-06-22 00:00于哲学网发表

 

 



    中华读书报讯 “我希望有机会到国学研究院研究国学,向我所尊敬的前辈学者学习。”617日上午,在北京大学国学研究院成立十五周年的纪念座谈会上,著名文化人物、北大名誉教授金庸作出上述表示。

     

    北大国学研究院前身是北京大学传统文化研究中心,成立于19921月,2000年初更名为北大国学研究院,是一个跨学科的虚体性的学术研究机构。北大中文系著名学者袁行霈先后任中心主任和研究院院长。15年来,这个“没有编制也没有固定经费的虚体机构”,团结了北大文、史、哲、考古等学科一百多位教师,撰写和编辑书籍、刊物超过两千万字,编辑出版了大型学术刊物《国学研究》19卷;拍摄系统地介绍中国传统文化的电视专题片时长125个小时;召开过有17个国家和地区的270多位一流学者参加的“汉学研究国际会议”;在校内外举办过多次公益性的学术讲座;共招收、培养六届近30名博士研究生(已毕业两届取得博士学位)。20064月底,由北大国学院组织、约请北大校内文、史、哲、考古、东方语言文化等系36位教师参加,用了六年多时间撰写的跨学科学术著作《中华文明史》四卷本出版,首印11000册一个月售罄,随即加印,在半年之内共印22000册,广受好评。

     

    正在住院的著名学者、北大教授季羡林先生用两天时间,坚持亲笔写下了近年来最长的一封贺信,他在贺信中称:“国学,实际上是中华文化的同义词。”他用“任重道远”来激励北大国学研究院,“切戒自满”,以“创新的精神”,“提出新办法,使中国文化能在当今错综复杂的世界上闪耀出新的光辉”。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北大医学部主任韩启德院士高度评价传统文化在全球化时代的巨大影响力:“如果把一个民族作为一个机体来看的话,我们的文化就是基因,我们的经济、社会、政治在发展过程中受到来自各个方面的影响,但最根本的是受到文化的决定性影响。”他对北大国学研究院15年来作出的努力和取得的成果表示崇敬与赞赏。他认为,北大国学研究院“虚体办实事”、“跨学科交叉研究”,师生怀抱“‘摒弃浮躁、拒绝平庸、追求卓越’平和学术心态”的经验值得学习、发扬。

     

    全国政协副主席罗豪才在贺信中指出,“积极开展国学研究,加快文化建设步伐,对增强中华文化的创造力和感召力、繁荣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对增强中华文化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密切海内外同胞关系,对增强中华文化的竞争力和影响力、开展对外文化交流合作,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多年来,北京大学国学研究院为国学研究与普及作了大量有益的工作,成效卓著,影响深远。”

     

    文化部副部长、故宫博物院院长郑欣淼在贺信中回顾了北大研究所国学门对故宫博物院从人才到学术研究、业务工作等方面给予的支持。他说,现在的北大国学研究院,为弘扬国学做出了有目共睹的贡献,他希望国学研究院能继续加强与故宫的合作与交流。

     

    “北大学科齐全,特别是人文学科有悠久而良好的传统,调动各学科的力量,将之整合起来,可以做出任何单一学科都做不出来的事情。15年来的经验证实,北大国学研究院可以在这方面有所作为。”袁行霈说,“我们从事国学研究,乃是以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为己任。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标志,是一个民族的根。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趋势中,拥有几千年文化传统的中华民族,在吸取世界上其他民族优秀文化的同时,必须自觉地维护自己的根,这样才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袁行霈这样概括国学“无用之大用”、人文“无用之大用”:“其精华部分能丰富我们的精神世界,增强民族的凝聚力,协调人和自然的关系以及人和人的关系,能促使人把自己掌握的技术用到造福于人类的正道上来,”他强调,“研究国学不是复古,是为了现在和将来。研究国学不是抱残守缺,现代化不是全盘西化。抱残守缺和全盘西化都是没有出路的。我们要把国学放到中国实现现代化的大格局中,放到经济全球化的大格局中加以研究,使之为中国的现代化和全人类文明的进步做出应有的贡献。”他提倡用三种态度来对待中国传统文化,即分析的态度、开放的态度,以及前瞻的态度。

     

    针对近两年来“国学热”逐渐升温的状况,袁行霈表示,国学研究是严肃的学术工作,不可满足于泛泛的议论,也不可追求热闹,而应沉潜下来,认真钻研,将切实的成果贡献给社会。他介绍说,北大国学研究院将一如既往,踏踏实实地从事学术的研究,争取在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方面发挥更大的影响,在跨学科研究方面发挥更多的作用,在培养年轻学者方面做出更切实的成绩。与此同时仍高度重视普及工作的开展,继续贯彻“龙虫并雕”的宗旨,将大学课堂延伸到社会,将高雅文化普及到大众。北大国学院准备将《中华文明史》改编为适合一般读者的普及本,以及适合大学生的教材。此外还将投入更大的力量,联合国外著名汉学家,把《中华文明史》翻译成英文,交由美国或欧洲的著名出版社出版发行,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介绍给世界。

    哲学网编辑部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上海市虹梅南路5800号2座416室 邮编:200241
    ICP证号:晋ICP备 05006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