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捞南海一号的沉井静压取得了新的进展,目前从南海一号沉船打捞上来的文物共接近500件,有关部门正筹划建一个玻璃缸把这些文物临时保存起来,以后再安置到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
记者在打捞现场了解到,巨型沉井已被4块水泥块压到了海底淤泥下9米,越来越接近12米的目标。广东省考古研究所魏峻博士对记者说:“目前,对出水的文物进行了统计,现在个体来讲将近500件,有370多种,有的同一品种有多件。这些出水文物对海上丝绸之路的研究提供了一个非常完整的实物的史料,它本身蕴含的考古信息和历史信息非常丰富,包括造、文物考古研究、航海史、外交史提供了完整的史料。”
记者昨天登船在“南天柱号”工作船上看到专家和打捞人员展示打捞上来的文物,包括金手镯、金丝、鎏金饰物、陶瓷制品、铁制品、生活用品和大批沉船凝结物。有些凝结物和陶瓷制品、铁器等已经融合在一起不能取出来,使人直观感受到海底数百年岁月演化的历史痕迹。魏峻博士透露,打捞上来的这些文物暂时在船上保存,但为了安全,有关部门正考虑尽快建一个玻璃缸把这些文物妥善保存。
由于近日阳江海域天气好转,打捞“南海一号”的巨型沉井底部已压到淤泥以下八米左右的深度。至此,长二十四米、宽十米、型深三米的宝船,已完全进入巨型“钢篮”之中。
广东省考古研究所魏峻博士介绍,对沉井进行静压从五月二十四日开始,重达五百吨的水泥块将其压到了淤泥下六米深的位置。
目前,一块重三百吨和两块各重一百五十吨的水泥块,也全部压到沉井顶部,将沉井压到了淤泥以下八米左右深的位置。沉井还在沉降。
他说,现场没有安排水下作业,借助岸上观测设备,可以了解到沉井的静压状态和深度。
据悉,沉井须压到淤泥以下十二米,才算完全到位。由于海上天气多变,这项工作哪天完成无法确定。沉井静压到位后,还要清挖沉井周边的淤泥。淤泥需挖到七米深,从而为切割沉井下半截和横穿底梁腾出位置。
穿底梁是关系到打捞成败的关键环节,也是技术难度很高的一项工作。据介绍,沉井周边淤泥挖完后,三十六根底梁将穿过沉井预留的孔位,封住沉井上半截,并承托住沉船。
据了解,全部底梁已经在广州制作完毕。首根底梁此前与沉井一道,被运送到打捞现场。近半底梁正陆续运到阳江。
在交通部广州打捞局船舶机具修造厂,工作人员正对留下的部分底梁作最后检测。这些底梁呈长方体,每根长十四点四八米,宽约零点八米,重五吨多。在二十多米深的海底,能见度等于零,尽管事先已经通过预留铁钩作牵引,解决了一大技术难关,但穿底梁的难度仍然较大。
魏峻表示,打捞现场各项工作正按原定计划推进。“南海一号”的出水日期,预计在七月中下旬阳江第一个台风到来前。
|
|
|
|
|
哲学网编辑部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上海市虹梅南路5800号2座416室 邮编:200241
ICP证号:晋ICP备 05006844号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