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看不清?点击更换 看不清?点击更换 忘记密码 注册   加入收藏  
 
 
古代史上的学生运动
来源:  作者:  点击:次  时间:2007-05-03 00:00于哲学网发表

 

 



    提及学生运动史,一般都从“五四”说起。其实,学生运动的历史可前溯到古代社会,而且不乏先例,至有规模、声势超过“五四”者。

     

    西汉:围住丞相又向皇帝上书

     

    历史上学生运动的发端,在距今二千年前的西汉末年。

     

    汉哀帝当政时,朝政黑暗,天灾人祸接踵,激起民怨鼎沸。这个昏君置若罔闻,更养了个男宠董贤,又封官赐爵,委以重任。出身名儒的谏大夫鲍宣上书,痛陈百姓面临“七亡”“七死”,请求哀帝摒斥董贤等群小,拯救民生。哀帝无动于衷,只是感于这位臣下的忠心,提升他当了掌京师巡警之责的司隶。

     

    是小人当道的丞相孔光巡视皇家陵园时,其属官驾着马车在皇帝专用的御道上奔驰。鲍宣以为这违犯规制,乱了君纲臣纪,当即逮捕了孔光的属官,又将其车马没收。

     

    孔光又气又恨,去向哀帝告状,称鲍宣摧辱丞相。哀帝令御史查办,刚直不阿的鲍宣声言自己无错,闭门拒捕。兵丁破门而入,硬是把他抓走。

     

    御史以鲍宣“大不敬、不道”,奏请加以死罪。消息传处,都有为鲍宣叫屈者。京都最高学府太学里,有个叫王咸的博士弟子别出心裁,制作了大旗一面,高高扬起喊道:“欲救鲍司隶者,会此下。”(《汉书·鲍宣传》)当下就有一千多个太学生响应。

     

    第二天清晨,太学生分作二路,一路等候在要道,待丞相孔光上朝的车驾经过时,一拥而上团团围住,声势汹汹诘责。另一路则到了皇宫外,上书给皇帝,要求开释鲍宣。

     

    哀帝算是接受了太学生的请愿,免去了鲍宣的死罪。

     

    北宋:陈东鼓众伏阙上书

     

    北宋末年,徽宗皇帝沉醉于声色犬马,任用蔡京、童贯等六人主持军政要务。这六个本都是奸佞之徒,朝野愤而斥为“六贼”。

     

    宣和七年(公元1125年)底,金兵大举南侵。徽宗被其势汹汹吓破了胆,慌忙下了一道罪己诏,传位于儿子赵桓(即钦宗),自封太上皇当逍遥翁去了。

     

    钦宗继位,“六贼”仍居高位。太学生陈东以大义感召同学,上书吁请清除“六贼”。尚书右丞李纲、知枢密院事吴敏等正直的大臣也都上奏,支持陈东之议。钦宗众志难违,下诏将“六贼”或处死,或流放。

     

    “六贼”倒台,陈东功推第一,由此扬名四方。

     

    金兵步步紧逼,东京告急。朝臣中分成两派,以“浪子宰相”李邦彦为首主张割地求和迁都,以李纲为首坚决主战。京都百姓也不甘受金兵蹂躏。迫于军民抗战义愤,钦宗任命李纲为兵部侍郎,统领三军抗击金兵,保卫京师。

     

    金军兵临城下,统帅完颜宗望先作诱降。李邦彦以金兵势大为词,煽动钦宗妥协,抗金意志本就不坚的钦宗动摇了,派使出城议和。其间,宋将姚平仲率军夜袭金营,不料中伏大败,完颜宗望以宋朝议和无诚意为词,把尚在金营的宋使扣留。李邦彦等趁机发难,称夜袭失利致使者被扣罪在李纲,要钦宗罢免李纲以谢金人。钦宗免去李纲本兼各职,又罢去了老将种师道的兵权。

     

    形势突变,京都危在旦夕。太学生们议论纷纷,群情激愤。人心可用,陈东登高鼓动同学:“为保京师家国,只有集群策之力,伏阙请愿,痛切陈词,奏请皇上摒除李邦彦,复李纲、种师道职。”

     

    太学生攘臂响应,公推陈东草拟请愿书。陈东直任不辞,须臾即成数百言,随即率太学生浩浩荡荡向皇宫进发。

     

    宣德门内外,甲士林立,如临大敌。陈东率众面向宫阙齐刷刷跪下,展开请愿书,朗声开读:“在朝之臣,奋勇不顾以身任天下之重者,李纲是也,所谓社稷之臣也!庸缪不才,动为身谋不恤国计者,李邦彦之流是也,所谓社稷之贼也……幸陛下即反前命,复李纲原职,以安中外之心……”

     

    钦宗看过陈东等书奏后未置可否,只是着人安抚劝归。陈东以“须听陛下圣断而后回”拒绝,继续长跪不起。

     

    太学生伏阙上书飞传京都,各式人等奔走相告,成群结队赶来宣德门声援。

    这时,恰李邦彦出宫。仇人相见,分外眼红,太学生一跃而起,拦住其去路手指口斥,历数其罪,多有挽袖抡拳欲殴国贼者。李邦彦吓得魂飞魄散,以袍袖护头逃返宫中,慌乱中官帽堕地,靴子脱落。

     

    钦宗听说李邦彦被追打,又闻外边喧呼阵阵,不禁为之色变,使宦官传旨:“准陈东等所请。”听了传旨,有些太学生准备散去,陈东制止说:“安知非伪耶?须见李右丞、种老将军复职受命乃归。”

     

    钦宗果然使的是缓兵之计,见太学生聚集不去,索性传旨:“李纲用兵失利,不得已而罢之,俟金兵退后再行复职。”此言一出,全场大哗。吶喊声中,太学生冲进丹墀上的鼓堂,擂击皇帝用作听取臣民谏议的登闻鼓,至鼓皮洞穿!

     

    开封府尹王时雍赶来弹压,厉声呵斥。太学生冲上去要打他,王时雍见势不妙,飞马逃遁。负保卫宫禁之责的殿帅见状,担心发生变故,忙奏请钦宗即复李纲官职。钦宗踌躇再三,终于允诺,传谕陈东等:“朕即刻宣李纲入朝,官复原职。”

     

    李纲至,太学生欢声雷动,让开一条大道。他们又大呼要见种师道复职,钦宗只得宣召种师道进宫,当种师道乘着轿子到达时,太学生围上前去,掀开轿帘,见果是种老将军,又是一阵欢呼。

     

    伏阙上书请愿胜利,太学生们这才散去。

    哲学网编辑部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上海市虹梅南路5800号2座416室 邮编:200241
    ICP证号:晋ICP备 05006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