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时期的《世本》记载:“涂山氏女名女娲”。《郡国志》说:“禹所娶涂山,侯国也。”综合多种资料分析,史学界一种观点认为,涂山氏女即女娲,她是当年涂山氏国一位年轻的“君主”,是雄踞淮上的一方诸侯。 那么,禹墟是不是涂山氏国的城池呢?专家认为,如果能证明这个地点是涂山氏国,将有助于研究原始社会如何向文明社会过渡的历史脉搏。 悬疑二:能否发现大禹等留下的遗迹? 在中国历史上,大禹、涂山氏女、启三人的地位都很重要。黄河、淮河、长江流域都流传着大禹治水的传说故事。涂山氏女,是大禹的妻子,也是其事业成功的基础和背后的力量。同时,涂山氏女教育其子,使启成为中国第一个奴隶制王朝的君主。史学界的一种观点认为,在中国大多数氏族部落还处于无阶级的原始公社社会时,涂山氏国已经先进入了奴隶社会。而涂山氏女,成了新兴奴隶主阶级的代表人物之一,占有大量财物,维护私有制,反对财产公有。而大禹的观点相反,实施“坏城平池,散财物,焚甲兵”的政策,解除奴隶主武装,遏制私有制财产的发展。因此,大禹的政策必然使涂山氏国遭受重大损失。最终,涂山氏女被大禹幽禁在青台,她被迫背井离乡,最后死在他乡。此次发掘是否能勾勒出涂山氏女的生活轨迹?能否让我们更多地了解这个不寻常的女子? 史料记载,启以古代社会革命家的胆识,采取暴力手段,“攻益而夺之天下”,从而结束了在中华大地上徜徉上万年之久的原始社会制度,废除了禅让制,实行帝王世袭制,被历史学家认为“是社会发展过程中划时代的大进步”。同时,启致力于我国早期采矿和金属冶炼铸造工业的开发,为革新劳动工具,发展社会劳动生产力,从石器时代向青铜器时代过渡,作出了重大贡献。孟子、司马迁都称赞:“禹子启贤,天下属意焉。”如今,在涂山南坡朝禹路边,有“台桑石”,是“启所生处”。那么,在禹会村遗址,我们能否发现已经长大的启的生活痕迹呢?他是如何接受教育的?是如何成长的?他勇于反抗父亲决定的思想是如何形成的? 悬疑三:能找到大禹会诸侯的遗址吗? 如果能找到会诸侯的遗址,这将是震惊世界的发现。一位文物专家说,全国各地都有大禹治水的传说故事,都有纪念他的庙宇,但是那个时代的确切遗址和实物却很少发现。如果此次发掘能判断禹会村的所在地就是大禹会诸侯地点,意义重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