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看不清?点击更换 看不清?点击更换 忘记密码 注册   加入收藏  
 
 
也说设立“国家阅读节”
来源:  作者:  点击:次  时间:2007-04-23 00:00于哲学网发表

  仿野人献芹的古例,我也愿意贡献一点粗鄙的看法。

  我一点也不怀疑这些先生与女士们(作家中有几位女性)为国家分忧愁、为黎民谋福祉的诚意。什么年代,什么社会,提倡多看书,都是劝人学好,都是积德行善。别说设一个阅读节,就是设上十个八个,甚至一年三百六十天天天是阅读节,都不能说错。善事是做不完的,书也是读不完的。

  作家们是附议,还没有看到附议中的哪一个作家对此有过详细的阐述,作了阐述的,是那个提案者,作了建议的,是那位副总裁。我的看法,只能是由他们的阐述与建议而来。实在说,我觉得他们的思路整个是错的。他们都是从他们的工作出发(我猜这位副市长是负责文化的),而不是从中国的实际出发。若不设这么个阅读节,该看书的还是看书,不看书的还是不看书,随着社会的文明与进步,看书的会看得更多,不看书的会慢慢地有所长进。若是真的设立了这么个读书节,看书的会有所警戒(到了这一天会想,我这不是凑热闹嘛),不看书的会装模作样(到了这一天我该看一下书吧),中国原有的那点稀薄的读书氛围,也叫染污了,败坏了。

  道理嘛,听我说。先看这位副市长的思路。阅读是什么,不用说了,就是看书。怎么引导大家多看书呢,“为了国家阅读节不落为形式”,这位副市长提出了一些可供实际操作的方法,“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学习型城市创建活动,评选全国阅读十佳城市。在同一个城市可以评选书香家庭、书香社区、书香学校,也可以评选某个城市的读书十佳等”。在农村中小学,则是组织学生把自己的课外书存到学校让大家看,还可以专门开设方便学生藏书、借书、读书的“图书银行”等。(《文汇读书周报》3月23日)

  这路数,跟前几年时兴的“建设文明城市”、“评选青年文明号”(路过高速公路收费站的大多还能看到这样的牌子)如出一辙。可以设想一下,到了4月22日这一天(假定那位副总裁的建议落实了),不,应当是一进入4月份,全国会是一种什么样子。先是报上的大标题出来了:“国家阅读节将来到,掀起全国读书新高潮”;市委召开常委会,布置落实阅读节的各种事宜,中心是争取评上“全国阅读十佳城市”;然后是各级党委(主要是宣传部),召集下级宣传部长开会布置;然后是各社区各单位的领导开会布置,再三强调,热情鼓动,争取本社区评为书香社区,本单位有一户人家评为书香家庭。书不够的,要么赶紧拨专款采购,采购不及的就学农村学校的办法,把几户人家的书凑到一处。就这,也不能说是坏事,不管怎样,国史学家可以在将来的国史上大书一笔,某年月日,我中国书香冲天。

  问题是,过后呢?植树节,这一天植了树,不会天天植树(气候先就不宜),教师节,这一天给教师送点祝福送点小礼品,没有哪个教师会想着过上几天再来一次;劳动节休假几天,没有人会狂妄到过上三两个月再来个劳动节让他再休假几天;阅读节呢,过了这个节,又回到老路上了,读书的还是读书,不读书的还是不读书,日出日落,风光依旧。

  纵然如此,我仍不怀疑提倡者的诚意。只是我不明白,既然这样热心,何不往深里思考一下,为什么这些年,甚至这几十年,中国人读书的兴趣淡下去了?有人推崇犹太人的读书传统,指斥中国人的读书观念不行,说一个满脑子想着“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的读书人,天然在这种传统之外;一个满脑子惦记着“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的传统儒生,即使学富五车,也不配与犹太人心目中的阅读相提并论(周泽雄《掂量一下“国家阅读节”》,见3月30日《文汇读书周报》)。这话也太离谱了。读书成名总比做恶成名好吧?货与帝王家,总比打家劫舍、杀人越货好吧?一个封建时代的士子,他不走这条路,你让他去“唤起工农千百万,同心干,不周山下红旗乱”吗?须知,成名也不全是为自己,货与帝王家,也不会是为了帝王一个人。这是路子,通过这个路子,才能报效国家,才能为民请命。

  就是不为出仕,过去的中国社会,也有良好的读书传统和读书风气。我爱写个毛笔字,常有人提供现成的词句让我写,未写之前,先记在一个小本本上。这样,我的小本本上就记下了许多现在的词句。且抄几句:“窗下寻书细,溪边坐石平”,“得好友来如对月,得奇书读胜看花”,“数百年旧家无非积德,第一件好事还是读书”。我的老家在晋南农村,那儿老人们常说的一句话是:“振家声还靠读书。”过去人家的门楣上,或砖雕,或木雕,最多的是“耕读传家”四字。现在呢,对不起,最多的是“紫气东来”、“福星高照”,反正,没人写什么“耕读传家”了。

  这才是提倡设立国家阅读节和反对设立国家阅读节的人,都应当深入思考的,而不是搞什么评选“全国阅读十佳”城市之类的花花哨哨的活动,更不是借此作为推崇犹太人会读书贬低中国人不会读书的口实。阅读节也不存在多不多的问题。如果不嫌激烈,且让我仿照鲁迅在《“友邦惊诧”论》里的句子,说上一句:读书呀,读书呀,不错,学生是应当读书的,但一面也要大人老爷们把社会风气搞正,让读书人有进身之阶,这也才能够安心读书呀。

  一句话,我的意见是,设立国家阅读节,绝不是坏事,但眼下还是不要设立的好。弄不清读书之风何以坠隳如此,弄不清读书之风如何从根本上振兴,仅仅为了证明我们还是重视读书的,还是要构建书香社会的,就匆匆忙忙地设立国家阅读节,“非徒无益而又害之”,我看还是免了吧。

 



    哲学网编辑部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上海市虹梅南路5800号2座416室 邮编:200241
    ICP证号:晋ICP备 05006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