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园湖底捞出朝服石像 昨天(17日)上午,记者在南郊公园云海湖后门附近看到,这尊石像高约2米、宽1米,石像身披朝服,手持牙笏,头戴官帽,长须垂胸。石像的下方安有一个方形底座,上面刻有杜甫诗作《祠南夕望》。据介绍,这是1983年由公园施工人员从公园湖底捞出来,同时被捞出来的还有石龟和石马。 当时负责现场打捞工作的长沙市建委退休职工李炳清告诉记者,石像、石龟和石马当时全放在湖边。此后,石像一直放在湖边,而石龟、石马就莫名消失。1996年,南郊公园对云海湖进行改造时,石像被搬到云海湖后门附近,李炳清解释,当时曾听说杜甫在长沙沿江一带居住过,石像朝服又出自唐代,所以大家才认定石像为杜甫像,还特地做了底座加以保护。 专家确认为唐代“文翁仲” 17日上午,对石像颇有研究的长沙市民杨爷爷偶然在云海湖撞见了石像,经他观察,石像应是一尊“文翁仲”。杨老认为,石像体态健壮、身着朝服,而杜甫清瘦、官职卑微,两者不符。据他推测,这尊石像很可能是唐宋时期王侯墓葬两厢石人、石马中的一个。 记者就此咨询了长沙考古研究所专家,经鉴定,该石像确实不是杜甫像,而是一尊出自唐代或者更早以前的“文翁仲”。长沙考古研究所黄主任介绍,在古代一品官员和王侯墓葬两厢,时常会摆放一些石人、石马,这尊“文翁仲”只是其中的一个。由于长沙南郊一带明清时期未有大官墓葬记载,黄主任估计“文翁仲”可能是从其他地方搬运过来的。 附近可能还有3尊 长沙著名文史专家梁小进曾亲眼见过这尊石像,也同意“文翁仲”这一说法。梁小进介绍,目前出土的“翁仲”中,大部分都是麻石、汉白玉材质,这尊以红砂为材质,极为少见,而且它的建成年代相当久远。 梁小进告诉记者,“翁仲”一般分为“文翁仲”和“武翁仲”,由于“翁仲”历来都是成双入对,因此他推测,附近可能还有3尊“翁仲”。“这尊石像为研究古代军容服饰、雕刻艺术提供了有力的依据。”由于石像保存完好,文化价值非常高,专家呼吁公园采取措施加强保护。(王文 刘倩倩) 名词解释:何为“翁仲” “翁仲”是中国民间传说中的坟墓守护神。相传翁仲本来是秦始皇手下的一员武将,作战十分英勇,秦始皇拜其为将出塞北驱逐匈奴。翁仲死后,秦始皇为其铸铜像,置于咸阳宫司马门外。匈奴人远见该铜像不敢靠近。于是后人就把立于宫阙庙堂和陵墓前的铜人或石人称为“翁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