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看不清?点击更换 看不清?点击更换 忘记密码 注册   加入收藏  
 
 
百家争鸣变“争名” “十博士”再度声讨于丹
来源:  作者:  点击:次  时间:2007-04-17 00:00于哲学网发表

 

 






      继以徐晋如为代表的“十博士”在网上发起反“于丹现象”之后,随着《解“毒”于丹——告诉你未被糟蹋的孔子与庄子》的正式出版,讨伐“于丹现象”也越演越烈。昨日上午,该书的主编徐晋如邀请了北大、清华、人大等院校的教授,结合新书《解“毒”于丹》再批“于丹现象”,并称他们的行为不是“醋意大发”,而是出于中国知识分子的良知和责任。此外,还有3本批驳“于丹现象”的相关书籍即将出炉。

      “警惕文化苏丹红”

      在《解“毒”于丹》中,徐晋如、杨昊鸥两位主编分三篇,对《于丹<论语>心得》和《于丹<庄子>心得》中的错误逐一批驳,诸如“孔子是‘快乐’哲学的代言人吗”、“《论语》告诉大家的东西永远是最简单的吗”、“‘谈笑论生死’是庄子的生死观吗”……徐晋如说,这些被于丹误读的地方,是对孔子、庄子的糟蹋,误导青少年。书中,徐晋如还呼吁要“透过于丹看社会,警惕文化苏丹红”。

      徐晋如的两位恩师,现年79岁的北大哲学系教授李真及原北大中文系主任费振刚,对他的行为十分支持。李真说:“真理就是越辩越明,现在是一家之言太多,我赞成他们提出异议,供大家讨论。”费教授则希望徐晋如去《百家讲坛》讲他的《论语》。清华大学历史系的教授廖名春则持不同意见,“《百家讲坛》是个说书的地方,不是搞学术的地方,我听说,现在厦门大学等都在号召向易中天学习,那大学岂不是变成了说相声、说书的地方?”

      百家争鸣变“争名”

      采访中,徐晋如一再强调,他们不反对任何人解释《论语》,但不能臆解,“她讲可以,但不能给老百姓灌输错误的东西,就像易中天,他讲的是故事而不是思想,不是错误的知识;刘心武是很好的小说家,他们哪怕讲得再差,也不会动摇中国文化的根本。”

      对于上月有人穿文化衫在于丹新书签售现场抗议一事,徐晋如说:“我很尊重并理解他的愤怒,任何一个对传统文化抱有宗教般虔诚的人士,面对于丹都不可能不愤怒。”

      最后,徐晋如还表示,那些持“文人相轻,批驳于丹是嫉妒心在作祟”观点的人,并没有真正理解他们这些做学问的人,“我们所做的一切不是针对于丹个人,而是针对这种对中国传统文化典籍的解读方式。”

      据了解,除了物资出版社出版的《解“毒”于丹》外,科技文献出版社也即将推出两本批判《于丹<论语>心得》和《于丹<庄子>心得》的套书《孔子很着急》、《庄子很“生气”》,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的《当<论语>遭遇于丹》也将于本月面世。从某种意义上说,“于丹现象”的探讨已从网络上的“百家争鸣”转变成了“百家争名”。

      《解“毒”于丹》批驳于丹节选

      ■于丹心得:《论语》的真谛,就是告诉大家,怎么样才能过上我们心灵所需要的那种快乐的生活。说白了就是教我们,如何在现代生活中获取心灵快乐,适应日常秩序,找到个人坐标。

      《解“毒”于丹》:《论语》实则教我们,如何在不合理的现实状况下建构一种理想的政治文明生活,它具有强烈的针对性和反抗性。

      ■于丹心得:《论语》告诉大家的东西,永远是最简单的。

      《解“毒”于丹》:今天所见到的《论语》,实则经过了历朝历代的不断修复和完善,并且朴素和简单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

      ■于丹心得:将“冕衣裳者”解释为“当官的人”。

      《解“毒”于丹》:实际上指的是那些穿戴丧服的人。

    哲学网编辑部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上海市虹梅南路5800号2座416室 邮编:200241
    ICP证号:晋ICP备 05006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