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看不清?点击更换 看不清?点击更换 忘记密码 注册   加入收藏  
 
 
易中天古城襄阳话孔明
来源:  作者:  点击:次  时间:2007-04-16 00:00于哲学网发表

  神?易中天认为有四个方面:心系天下的国士精神、鞠躬尽瘁的负责精神、实事求是的务实精神和公正廉洁的“法治”精神。易中天称诸葛亮为“无双国士”。何为士?其特点就是要“从政”,“至少要参政议政”。士还应该以天下为己任。针对史学界关于诸葛亮出山是“三顾茅庐”还是“登门自荐”的争论,易中天提出“三顾茅庐是靠得住的,但登门自荐也有依据”,他推测“登门自荐在前,三顾茅庐在后”。他强调,“登门自荐不可耻、不掉架子,诸葛亮是一个自比管仲、乐毅的人,为天下挺身而出是完全有可能的”。

  谈到诸葛亮鞠躬尽瘁的负责精神时,易中天称,“受人所托,忠人之事”,刘备托孤于他,他又怎么能不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呢?下级官员可能存在的徇私枉法的问题也让他不得不事必躬亲。易中天感叹,“诸葛亮是累死的!”

  易中天又分别以“孙权称帝”事件和“挥泪斩马谡”事件为例讲解了实事求是的务实精神和公正廉洁的“法治”精神。最后他总结道,“诸葛亮是一个伟大的政治家,‘躬耕于南阳’让他知民间疾苦、明天下事,才有了隆中对策及此后的一段佳话”。

  据了解,为办好系列纪念活动,襄樊市组织有关专家反复进行策划论证,精心策划了文化和旅游两大类15项活动,易中天教授的演讲是其中之一。

 



    哲学网编辑部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上海市虹梅南路5800号2座416室 邮编:200241
    ICP证号:晋ICP备 05006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