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3月29日专电(记者娄琛、白旭) 18世纪以来西方传教士笔下的中国曾经让雨果等大作家神往,但今日的国际汉学研究却局限于学术领域,对塑造中国的形象帮助不大。 28日在此间闭幕的世界汉学大会上,中外学者对这一强烈反差感到遗憾,认为汉学研究在帮助西方世界了解中国方面应有更大作为。 香港中文大学教授温伟耀说,如果国外的人们把中国描述得过于美丽或过于丑陋,那么汉学家们就有义务帮助还原一个“真实的中国”。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的飞速发展,使得中国受到外部世界越来越多的关注,汉学研究获得新的机遇。但是,外国人了解中国主要是通过社会活动家、新闻报道以及一些电影作品,当代汉学家所起的作用远不及他们的前辈,比如马可·波罗,以及众多的传教士。 厦门大学教授周宁指出,汉学作为一门海外研究中国人和中国文化的学科,在世界范围内营构中国形象,并以此影响到不同文明对中国文化的理解。客观而有效地向西方世界介绍中国,应成为汉学家努力的方向。 汉学家们对外国媒体报道中国时的偏颇感到担忧。日本爱知学院教授水野明指出,日本有些媒体对中国的报道过于负面,误导了一些年轻人。 “传媒的报道是有选择的,而记者所见到的毕竟有限。”北京大学比较文学与比较文化研究所孟华教授说。 中国人民大学戴逸教授希望各国汉学家与中国学者一道,把一个开放、和平、友好的中国展现给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