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看不清?点击更换 看不清?点击更换 忘记密码 注册   加入收藏  
 
 
中小学跟风开设国学课程 国学成了文化快餐
来源:  作者:  点击:次  时间:2007-03-23 00:00于哲学网发表

 

 



    目前,各中小学、书院纷纷引进国学,旨在规范和引导学生的道德和行为。可一些学校在开设国学课时存在跟风现象,即使不具备条件,也盲目让学生“读经”。据了解,目前大连市中小学中有近14的学校开设了相关的国学课程。

     

    “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319日早晨,一声声抑扬顿挫、韵味十足的诵读声从大连市某校园内传出。这意味着大连市又一所学校将国学引进课堂。

     

    除了每天的“读经”时间,各个学校对国学还有着不同的解读。有的学校在教学楼内修建《论语》走廊;有的学校在全校推广《弟子规》,让学生坚持在早读时进行背诵;有的学校开设了《论语解读》、《孔子思想与现代文化》等校本课程;还有的学校在学校门前建有孔子行教的塑像。学校希望通过开设国学课传承传统文化。

     

    在国学在中小学遍地开花的同时,一些问题也随之凸显出来。

     

    问题一:简单式灌输

     

    一位老师指着黑板上书写的《三字经》,让学生跟着自己大声朗读,然后擦掉黑板上的板书让学生背诵。这是记者在某小学的国学校本课上看到的情景。

     

      “王祥为了让生病的继母吃到活鲤鱼,在冰天雪地里解开衣服卧在冰上,等冰融化后,在水中抓到两条鲤鱼,做给继母吃……”一名小学三年级学生回家讲起国学课上老师讲的《二十四孝》故事,这个毫无辨别能力的孩子不知道这其中一些陈旧的思想已经完全脱离了时代。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一些学校的国学课堂上根本没有规范的教材,或者将一些现成的读本不加选择的印发给学生,将国学简单地灌输给孩子。

     

    问题二:快餐化学习

     

    “国学博大精深,可很多学校却把它当成了‘快餐’。”大连市图书馆白云书院院长孙海鹏在对一些学校进行调查时发现,很多学校对国学盲目跟风,在不具备一定条件的情况下,就仓促开设国学课。他说,很多学校教授国学的教师自己可能都不知道什么是国学。“‘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大部分语文老师会解释为‘学习以后不断的温习它,难道不是一件快乐的事吗’,将‘习’理解为温习,但实际上当时孔子的原意,更应该是实践、练习的意思。这样望文生义很容易误人子弟。”

     

    除了没有专业的师资,孙海鹏还发现学校国学课的课程设计也存在问题。“国学是有体系的,需要有合理的教学安排,可一些学校东一榔头,西一棒槌,把国学的体系割裂开了。”他说,有的学校一会儿选一段《三字经》让学生读,一会儿又选一段《千字文》让学生背,毫无体系地灌输让学生产生厌恶感。

     

    专家建议:学国学要有取舍

     

    北京大学古典文学博士王峰表示,学国学要有个“去粗取精”的过程。他认为,如《三字经》《二十四孝》之类属于古时的蒙学教材,这些教材中的一些思想已经十分陈旧,在现代已经不适用,用这些教育孩子,不利于孩子独立个性和怀疑精神的培养。因此,对国学课程的内容要慎重选择,他建议学校应让学生多学习一些涉及文化历史方面知识的国学著作,如《千字文》。

     

    “一些学校希望通过学几个月的国学,就在学生身上看到效果,这样急功近利是不正确的。”王峰表示,国学对人的影响是循序渐进的,只有持之以恒,其对人带来的教益才能显见。对于沙区编写国学大纲,他表示赞成,认为有利于推进学校国学课程的规范化。另外,他还建议学校在开展国学教育时不能只针对孩子,更应该对教授国学的老师进行专业的培训。

    哲学网编辑部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上海市虹梅南路5800号2座416室 邮编:200241
    ICP证号:晋ICP备 05006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