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看不清?点击更换 看不清?点击更换 忘记密码 注册   加入收藏  
 
 
"李白之脸"会凋谢 浮躁风气乃文化最为禁忌者
来源:  作者:  点击:次  时间:2008-03-28 00:00于哲学网发表

 

 



                           

       美国《侨报》3月26日发表题为《“李白之脸”会凋谢》的时评文章说,近年来大陆各地复兴传统文化动作连连,策划愈来愈多的活动、工程以招徕游客,而真正潜心挖掘传统文化精华、实事求是还原民风和习俗的,则是太少。浮躁风气乃是文化最为禁忌者,国人同胞应对当前社会予以高度自省。

      文章摘录如下:

      近日在李白故里——四川省江油市小匡山上,金黄色的油菜花与翠绿色的麦苗令巨大的李白头像与“千年李白,回归大地”八个大字清晰显现。此次活动的策划者称,他们将以“李白一张脸,占地八百亩”申报吉尼斯世界纪录。

      这一行为在互联网上引起网民争议:有人认为是劳民伤财的噱头,有人则大加赞赏,将之视为宣扬传统文化的一个绝佳策划。笔者以为,此事虽并未对民生造成任何影响,却足以反映出目前大陆社会对宣传传统文化的认识误区和浮躁风气。

      据说发起这次活动的公司“是为了宣扬传统文化,促进当地旅游业的发展”。但是耗资11万元人民币、历时半年、占地800亩,要说没有当地政府支持,很难令人信服。

      近年来,随着大陆民众收入的提高,旅游经济越来越火热,而目前的趋势,则是极力宣扬传统文化因素,只要能够与传统文化沾上点边,各地都如奉至宝。比如这次的主角江油市,无非就是想让人知道“江油曾是李白故里,小匡山是李白读书的地方”。

      作为中国古代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至今仍深受很多人喜欢。作为李白的故里,江油市组织一些活动纪念李白,甚至打“李白牌”促进当地旅游业也很自然。但随着油菜花的凋谢,这张世界上最大的“李白脸”不复存在后又当如何?

      这种以噱头吸引眼球的方式能否宣扬传统文化并吸引更多游客,很值得怀疑。而在社会大众看来,即便游客对于李白的故乡感兴趣,也不会是冲着这张昙花一现的“脸”。

      近年来大陆各地复兴传统文化动作连连,策划愈来愈多的活动、工程以招徕游客(各地“大祭”及近日山东济宁市将巨资兴建“中华文化标志城”就是范例),而真正潜心挖掘传统文化精华、实事求是还原民风和习俗的,则是太少。

      当然,这张占地800亩的“世界最大李白脸”,用广告投放来观察宣传的动机,可以说是成本低廉且效果显著了——但如果人们是通过一个负面的形象了解某地并建构对某地的初始印象,很难想象,这样的知名度又能对当地旅游提高多少实效?

      浮躁风气乃是文化最为禁忌者,国人同胞应对当前社会予以高度自省。

    哲学网编辑部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上海市虹梅南路5800号2座416室 邮编:200241
    ICP证号:晋ICP备 05006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