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看不清?点击更换 看不清?点击更换 忘记密码 注册   加入收藏  
 
 
旧作翻新:别拿残羹冷饭忽悠人
来源:  作者:  点击:次  时间:2008-03-19 00:00于哲学网发表

 

 



      最近书市刮起“一书多出”和“新瓶旧酒”之风,诸多名家纷纷将旧作翻新,推出各种名目的文集。如作家出版社将推出《余华文集》和余秋雨的《文化苦旅全书》,人民文学出版社将出版《余秋雨文集》,广州出版社和花城出版社将联合出版金庸小说第三次修订版,文化艺术出版社将出版《白鹿原》评点本,长江文艺出版社则在重新发行过郭敬明的成名作《幻城》后,又将推出《悲伤逆流成河》纪念版……这种现象越来越多,引起坊间诸多疑惑和议论。

        出版社和作家们这样做,究竟是为了对作品“精益求精”,还是要谋求更多的物质利益?多数人考虑的恐怕是后者。比如,对作家们时下热衷的“一书多出”,业界人士披露道:这么做的很重要原因,是两本(套)的总价肯定比一本(套)的价格要高,由此可以获得更多版税。所以从余华的《兄弟》以来,这种做法越来越流行。不过这种如意算盘显然读者也都能看得出,正因如此,余秋雨将在今年同时推出《文化苦旅全书》和《余秋雨文集》,便让很多读者不满,人们认为,号称“全书”却不“全”,称“文集”却不“集”,这既可能给购书者造成错觉,也为读者增加了本来不必要的成本。

        这种非理性现象。从出版社的角度看,如果没有好的作品就重新包装些残羹冷饭忽悠读者,既可能使越来越多的读者产生厌读症,也将使作家滋生投机心理,出版市场因此而陷入低质循环。从作家的角度看,总是算计着从读者兜中多掏三五文的人,肯定不会受读者欢迎。

        作家撰文著书,生产的是精神产品。人们阅读某人的作品,除了获取知识或消遣,也是和作者进行无形交流对话的过程。人们会由敬其人而愈爱其文、信其说,同时也会因鄙视其人而抛其文、离其道,作家努力保持良好的公共形象实在必要。由是,作家谋求更多稿酬只应该有两种途径:一是写出更多更好的作品吸引更多读者;二是与出版社谈判提高版税比例。除此之外的“一书多出”“旧书翻新”等,皆末端市侩之术也,虽然暂时看来这可以从自己的作品中榨取更多价值,其潜在损失却难以估量。

        这种“一书多出”和“新瓶旧酒”的出版投机竟然成为一时之风气,诸多名家都陷身其中,令人担忧。如此之多的名家都不再注意自身的清誉,背离文学操守,这对文学发展究竟意味着什么?这是文学危机正在深化的表征吗?

    哲学网编辑部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上海市虹梅南路5800号2座416室 邮编:200241
    ICP证号:晋ICP备 05006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