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新年伊始,北大教授李零的《丧家狗》“连中几元”――― 中国图书评论学会评选2007年十大好书,《丧家狗》以得票第一而当选。 《中华读书报》发布2007年度十佳、百佳入选图书,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主席于友先称道:“他们推荐的不是畅销书,而是有价值的好书。”《丧家狗》一书“与有荣焉”。 《南方周末》“致敬2007”盛典在京举行,《丧家狗》是荣获“致敬”的年度图书,另一本是杨显惠的《定西孤儿院纪事》…… 以上是笔者所看到的信息,不知是否还有别的,但仅此也可以说《丧家狗》端的不俗了。 然而,去年5月《丧家狗》甫出,即遭遇骂声一片,骂者是那些拜孔颂圣的人士(按鲁迅的说法是“圣人之徒”,柏杨说得较难听:“圣崽”)。他们一见“丧家狗”这个书名,就怒火攻心,骂作者贬孔辱圣什么的。笔者在网上还看到“海外人士”的一篇东西,说中国大陆丑诋孔子、包藏祸心云云。真是无知、无聊得可笑。史书典籍上分明记载着,孔夫子本人对“丧家狗”这个比喻,并不认为有辱于己,那个郑人称孔子“累累若丧家之狗”,固然是有点讥讽的味道,但孔子却说“而谓似丧家之狗,然哉!然哉!”(“至于说我像丧家之狗,对呵!对呵!”)李零读出了孔夫子当时内心的悲凉,也深悟到夫子以“丧家狗”自况的真意,认为“丧家狗”其实就是“理想主义者”的一种隐喻,他说:“任何怀抱理想,在现实世界找不到精神家园的人,都是丧家狗。”有学者指出:“在尊孔的旗号下几乎把孔夫子描绘成了权势的‘看家狗’,要说糟蹋孔夫子,真是莫此为甚了。幸有李零的书在,真还是可以给夫子挽回不少形象的。”而那些个骂者呢,显然既缺乏孔子的幽默感,也少了些夫子要求 《丧家狗》得以评为2007年年度图书,更在于它是一个阅读《论语》原典的好文本。著者李零是一位经过良好学术训练的学者,曾师从张政烺从事殷周铜器金文的研究,还参与考古发掘,对简帛古书进行校读、考辨,这些深厚的学术基本功,正是他解读《论语》原典的“利器”。其解读的第一步是训诂,即解释《论语》中字词的确切意义,这也是研读任何古籍不可舍略的一步,若不把这一步当回事,望字(词)生义,郢书燕说,那就难免会造成误解,甚至闹出笑话来。况且训诂也不是可以随心所欲,想怎么训就怎么训的,如果连常识也不顾地无端臆“训”,便误人子弟了。 李零当然不是那种冬烘学究式的训诂家,其训诂不是把人们头脑弄晕,而是要让读者明白,从而对《论语》原典能有真切的理解和把握。他解说的语言晓畅、爽利而且风趣,或对语出有因作说明交代,或由此及彼借题发挥,让读者在饶有兴味中加深读解。 比如解说孔子的“不惑”,如此写道:“‘四十而不惑’,孔子在鲁国出名后,开始出国游学找工作。34岁,他到周都洛阳,向在王室图书馆当差的老子问礼。35岁,他到齐国找工作,齐景公说,不好安排。……孔子短暂出国,回到鲁国后,没官可做,只好死心塌地做学问。35岁以后,50岁以前,他一直在家读书习礼,教书育人。40来岁这阵儿,他全力治学,越学越明白,当然也就‘不惑’了。” 要言不繁地讲了孔子找工作(谋仕)和治学的这段经历,读者也就弄清楚孔子为什么要说“四十而不惑”了。 在“致敬2007”活动中,有学者如此评说:“李零的《丧家狗》,还孔子以平常人的精神面貌。”笔者认为,这正是《丧家狗》的最可贵之处。李零以其有一说一、有二说二的信实的解说,去除涂抹在孔子身上的层层“圣”彩,这是符合孔子的本意的―――我们从《论语》中清楚看到,夫子从来就不承认自己是什么“圣人”。 李零说:“我才不管什么二圣人、三圣人怎么讲,大师、小师怎么讲,只要不符合原书,对不起,我概不接受。……孔子的想法是什么,要看原书。我的一切结论,是用孔子本人的话来讲话。”他坚持着一种特立独行的精神―――何况他也不“独”,《丧家狗》连中几元就是很好的证明。 在此,笔者也想以区区小文来表达一下对 《丧家狗―――我读〈论语〉》,山西人民出版社出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