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看不清?点击更换 看不清?点击更换 忘记密码 注册   加入收藏  
 
 
褪去清代帝王过年的神秘色彩
来源:  作者:  点击:次  时间:2008-02-15 00:00于哲学网发表

 

 



       春节,自古以来就是我国一个普天同庆的节日。与平常百姓不同,封建帝王的年节活动,如同他生活中的其他部分一样,始终笼罩着一层神秘的色彩。其实,皇帝们的春节远没有我们想象中那么闲逸,下面就让我们来看一看清代帝王是如何过年的。

       忙不完的春节政务

       祭祀是我国传统春节庆祝活动的重要内容,而皇帝作为“天子”,代表着天下的臣民,所要承担的祭祀任务自然也是最重的,他们经常是凌晨2时起来,要在30处殿堂前拈香行礼,然后接受各种朝拜,直到下午4时多,皇帝才能在乾清宫和皇后、妃嫔等人举行家宴,享受一下“私人空间”。

       春节期间,皇帝除了忙祭祀的事情外,公务也非常繁重。皇帝一般在腊月二十六日“封笔”、“封玺”,在正月初一的大典上重新“开笔”、“开玺”。而大臣们会早早就备好“表”呈献给皇帝。分布在全国各地的大小官员们,也在这时朝皇帝所在的方向遥拜。

       要想成为一位有为的君主,春节期间不能有丝毫的放松。康熙皇帝从14岁亲政以来,到去世之前,除因生病、三大节、重大变故外,几乎是没有一天不听政的。即使在康熙十八年发生北京大地震,康熙皇帝照常早朝,御门听政。他说:“一岁之中,昧爽视朝,无有虚日。亲断万机,披览奏章。”

       雍正皇帝即位后,继承和发扬了父亲的优良传统。雍正元年(1723年)临近春节,距离康熙皇帝去世时间很近,又是雍正皇帝登上皇位后的第一个新年。为了哀悼康熙帝,雍正皇帝没有举行新年庆贺礼。不过,他还是在正月初一连发11道谕旨,训诫各省文武官员做好本职工作;正月初二,他令督抚严查赏赐给孤寡老人的银两是否到位,并命年羹尧回京述职;正月初六,雍正帝于养心殿召见蒙古王公等。

       在此后执政的12年时间里,他几乎没有休过“年假”,终日批阅大量奏折。有时候,地方上春节期间送来的奏章较少,他还会命令所有官员就国家大事每人上呈一份奏章,并规定“不可互相通知访问,亦不可商之亲友,各据己见奏闻。”在过年期间还要如此“加班”,难怪雍正被誉为中国最勤政的皇帝。

       不单要批阅奏章,如果遇到一些重大事件,皇帝们甚至要“枕戈待旦”。嘉庆四年正月初三,乾隆皇帝去世,这出乎所有人的预料。在乾隆皇帝去世的第二天,也就是正月初四,嘉庆皇帝就发布诏令撤销和珅的一切职务。随后,不断有官员上表弹劾和珅。正月初八,嘉庆皇帝宣布逮捕和珅,对他进行审查。同时,一场规模巨大的抄家行动展开,令人惊愕的巨额财宝在和府地窖中被搜出来。仅仅十天之后,审判完毕,正月十八日,皇帝派人送去一条白练,赐和珅自尽。

       难道说,皇帝们就不向往轻松的春节吗?回答是否定的。康熙帝曾于乾清宫家宴时作诗描述了当时与后妃们欢聚一堂、喜庆节日的情景。诗中写道:“今夕丹帷宴,联翩集懿亲。传柑宜令节,行苇乐芳春。香泛红螺重,光摇绦蜡新。不须歌湛露,明月足留人。”愉快的心情溢于纸面。

       不过,贤明的君王明白,权力越大,责任也就越大。作为国家的最高统治者,他们在春节期间必须参加大量的祭祀,才能充分地获得臣民的认可和支持;必须频繁地参与各类宴会,才能妥善地协调好各方面的利益和关系;必须坚持不懈地工作,才能处理好国内外复杂的冲突和矛盾。如果把皇帝看作是一种特殊的职业,他们的敬业精神还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奢华背后的节俭

       也许有人会对此提出异议:皇帝们在春节期间忙忙碌碌只不过是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所有的宴会也都是奢华的“封建权力秀”。这种说法虽有道理,但不全面。诚然,我国历史上有不少封建君王昏庸无道,贪图享受,但春节庆典作为国家最高规格的庆典,代表着国家的形象,也不能过得过于寒酸。

       实际上,清代有些皇帝还是比较注意节省节庆开支的。太和殿国宴原设宴桌210席,用羊百只、酒百瓶。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规定,减去19席,并减去羊18只、酒18瓶。嘉庆、道光以后又有所减少。

       筵宴中除皇帝所用“御桌”由内务府准备外,其它宴桌多由大臣们按规定进贡。按规定,亲王每人进8桌,羊3只,酒3瓶(每瓶10斤);郡王每位进5桌,每桌等级均与亲王同,羊、酒数也同亲王;贝勒每位进3桌,羊2只,酒2瓶;贝子每人进2桌,羊、酒数同贝勒。其余的宴桌由光禄寺补齐。这种捐纳酒席的做法大大减轻了国库的负担。而且,对于庆典中剩下的食物,皇帝会采取新年祝福的形式赏赐给臣子,很少有被浪费掉的。

       其实,与亲属和下属联络感情并非只能借助推杯换盏。康熙帝正是意识到这一点,所以才以茶代酒,创制文茶宴和武茶宴,通过官员喜闻乐见的形式与他们交流。他还经常在过年期间亲自手写“福”字赏赐大臣,借以增重感情和加深友谊。受此影响,自雍正开始,每年大年初一,皇帝都要到东暖阁临窗宝座处,行开笔仪式,为大臣们赐“福”。这样节省了饭钱不说,还能调动下属的积极性。

       清朝有些皇帝提倡节俭进膳,并以身作则。清朝的奠基人努尔哈赤就经常告诫臣属们要以国事为重,不要在饮食上挥霍。贝勒们向他进献珍贵的食品时,他是持拒绝态度的。他针对女真人嗜酒的特点,在新年赐宴时一般不备烈酒,只供度数较低的黄米酒。对于那些喝大酒的人,他一是鄙夷,二是罚戒,三是告诫。他下谕,凡饮酒过量者必受罚戒,“殷实之人罚马,中等人罚牛,下等人罚羊”。这种自我节律为他的子孙们做出了榜样。

       康熙皇帝也是一生尚俭。传说康熙皇帝深深慨叹八旗子弟的挥霍无度,曾在某一年的除夕,亲笔写了一幅对联:“一粥一饭当思得来不易;半丝半缕必念制作维艰。”他把这幅对联分送给许多满族子弟,想纠正社会的浪费风气。皇四子胤禛最能秉承父亲的训示,体念国家物力维艰,珍惜五谷,每日饮食,虽饭粒饼屑,也不忍遗弃,这位阿哥就是后来的雍正皇帝。

       在他们的影响下,后来的皇帝也都尽量地例行节俭。例如有一年正月初一,乾隆皇帝与妃嫔聚宴时,每桌包括:“晾排骨晾肉一品,折鸭子一品,鸡翅干搅肉丸子一品,五香鸡猪肚一品,罗汉面筋一品,饽饽(饺子)二品,猪肉馅旗饼一品,青油卷一品,果子八品。”有一年大年初一,道光皇帝的早膳是:“烧汤煮饽饽一品,羊肉丝酸菜锅子一品,溜鸭腰一品,鸭丁炒豆腐一品,鸡蛋炒肉一品”。这两份皇帝的“新年大餐”,虽是以肉食为主,但在以游牧起家的满族人食谱中实属稀松平常,其样式也是乏善可陈。与现在我们有些官员平常吃一桌几万元相比,实在显得过于寒酸。

       据称,由于道光帝生活节俭,宫中嫔妃宫女在饮食方面大不如前。按宫中规矩,御膳一般会多备4份,其中2份赏踢大臣,2份赏赐嫔妃宫女。可道光帝为了节省开支,撤销了赏赐嫔妃宫女的御膳。普通的宫女,不到庆典的日子,甚至吃不到肉。

       由此我们不难看出,皇帝过年远非我们想象的骄奢淫逸,他们春节的时候得完成一大堆公务,在保持皇家体面的同时,还得时刻注意节约开支,还真是有很多值得我们现代人学习的地方。

       (作者为广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副教授)

        《人民论坛》 (2008-02-01)

    哲学网编辑部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上海市虹梅南路5800号2座416室 邮编:200241
    ICP证号:晋ICP备 05006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