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看不清?点击更换 看不清?点击更换 忘记密码 注册   加入收藏  
 
 
倪匡:屡替张彻编剧本 曾代金庸写小说
来源:  作者:  点击:次  时间:2008-01-28 00:00于哲学网发表

 

 



    1965年年中,查良镛漫游欧洲一个多月,于是请倪匡“代笔”写《天龙八部》。查良镛旅欧回港,倪匡相告:“金庸,真不好意思,我将阿紫的眼睛弄瞎了!”

    步入1964年,《明报》已具备中型报纸的规模,虽然还不能与几张大报相比,但已经在香港报界建立起独特的风格,尤其在知识分子和一些政府官员的心目中地位甚高,其知名度和影响还开始波及到世界一些国家。而身兼《明报》社长、总编辑、主笔的查良镛,也摇身一变成为一个有一定地位的报人和较高知名度的社评家,并开始活跃于海内外传媒界。

    因为《明报》的条件已大大改善,财政已大有盈余,各方面都已上轨道,故这时候的查良镛已不必像以往那样天天守着《明报》,而可以脱身到外地参加一些国际性的报界活动。

    1964年1月,查良镛以《明报》社长身份,应日本方面的邀请,前往东京参加日本《世界周刊》举办的一次报人座谈会。在那次座谈会上,查良镛曾就中国当时的政治、经济、社会形势等问题发表演讲。

    1964年4月,查良镛又代表《明报》远赴日本东京,参加国际新闻协会(IPI)举办的“亚洲报人座谈会”。会议期间,有两件事令他感触良深。

    一天,日本新闻协会在赤坂王子饭店举行招待会,招待出席座谈会的各地代表。日本《每日新闻》前任社长、最高顾问、日本外交部部长大平正芳先生也到会发言。查良镛发现,身为外交部部长的大平正芳态度谦逊,对身为报人的本田毕恭毕敬。

    对此,查良镛感到有点不可理解。日本的朋友告诉他,在实际生活中,本田的地位比大平正芳重要得多,因为外交部长是内阁职务,政府一改组,内阁成员也更换,到时大平正芳就无权无职了,而本田却始终是世界大报《每日新闻》的掌门人;况且,日本报人享有充分的新闻自由,政府完全受到报纸的舆论监督。

    查良镛由此更加坚定了自己的认识:“在一个真正的民主社会中,政府决不能影响报纸,报纸却可以影响政府。政要可以上台下台,内阁可以改组更换,报纸的言论和立场却必须是一贯的。报纸不诚实,读者不看它,报纸非垮台不可。政府不诚实,报纸不断地攻击它,政府也非垮台不可。归根结底,政府的命脉,是真正操在广大人民手里。”

    另外,查良镛还参观了日本最大的报纸《朝日新闻》。在那里,他看到记者们乘坐自己报社的飞机四出采访新闻;他看到几十架印报机中印好的报纸,由几十条传送带同时输往打包车间……设备如此先进,采访交通工具如此现代化,令查良镛顿然有“小巫见大巫”之感。

    《朝日新闻》现代化、高效率的运作,使查良镛看到了世界报业的发展趋向,也极大地调动起他把《明报》办成世界名报的热情。从日本参加亚洲报人座谈会回港不到一个月,查良镛又代表《明报》,远赴土耳其的伊斯坦布尔,参加国际新闻协会的第十三届年会。会议之余,查良镛还到土耳其多个城市参观、游玩……

    周游列国,游山玩水,广交世界报业朋友,不必天天牢守《明报》,不必天天为《明报》劳力劳心,查良镛觉得很轻松、很惬意。这大半年,无疑是查良镛自创办《明报》以来,最舒畅的日子。

    在此后长达一年与《大公报》等报纸的笔战中,刺激了《明报》的销量,《明报》日发行量又从“逃亡潮”后的四五万份,跃升到近10万份,跻身为香港发行量最多的报纸之一。发行量剧增,盈利也就大大增加,财政实力也自然地大为增强。

    这时,查良镛又再次以《明报》社长的身份,到英国伦敦参加国际新闻协会主办的会议,顺便在欧洲做了一次长时间的旅游。

    查良镛是在1965年5月份开始他的欧洲漫游计划的,到了6月份才回港,这也是自《明报》创立以来,他时间最长的一次外游。他启程赴欧洲那天,《明报》各部门的负责人都到机场送行,并向查良镛表示自己工作的重心所在,希望他安心外游,不必牵挂报社的事。

    当时,报社已上轨道,查良镛并不太担心报社的编务,倒是比较担心正在《明报》连载中的武侠小说《天龙八部》。

    《天龙八部》是从1963年9月3日起在《明报》连载的,这是一部风格独特的武侠小说,在写法上与查良镛以往的小说截然不同,在结构上采取了写完某一个人之后再写另外一个人的手法,看似脱节,但实际上又前后交错,将不同的人联结一起,相互映衬,绝对不会混乱,堪称绝笔。

    在查良镛所有的武侠小说中,《天龙八部》的人物是最繁多的,他们有如繁星闪烁在《天龙八部》这部“天书”里。这众多的人物,基本上分属公子哥儿段誉的故事、和尚虚竹的传奇以及英雄好汉乔峰的经历,他们陪衬这三位首脑人物,犹如众星拱月,形成浩瀚的星河。

    在《天龙八部》里,查良镛第一次以佛教“大悲大悯”的思想来破孽化痴,用佛教的去贪、去爱、去取、去缠的经义来开导读者,既增强了武侠小说的思想深度与哲学内涵,又充分显示出查良镛博大精深的学问。

    自这部小说在《明报》连载后,读者反应强烈,众人都公认这是至今为止查良镛最好的武侠小说。

    查良镛远赴欧洲漫游时,《天龙八部》的故事还没有完结,也就是说还须写下去、连载下去。但这一外出就是一个多月,查良镛已没办法兼顾武侠小说的事。但总不能断稿开天窗,那怎么办?查良镛于是找人“代笔”。查良镛找来“代笔”的人,就是倪匡。

    倪匡是查良镛的好朋友,两人诸多往来,时常在一起品酒论文。倪匡文才了得,下笔如神,就文章数量而言,香港无人能比。他以武侠小说和推理科幻小说著称于世,是香港以文致富的佼佼者。查良镛找倪匡“代笔”,当然是欣赏他的文才。早在两年前,《倚天屠龙记》刚连载完毕时,新加坡一位报馆老板曾要求查良镛续写《倚天屠龙记》,但查良镛当时已着手写《天龙八部》,不能两部小说同时写,于是曾向这位老板推荐倪匡,要倪匡写《倚天屠龙记》的续篇,但倪匡以“世界上没有人可以续写金庸的小说”为由,婉言拒绝。这次,查良镛又找来倪匡,但不是“续写”,而是“代笔”。“倪匡,我这趟外出时间较长,你帮帮忙,代写《天龙八部》三四十天吧!”承蒙查良镛看得起,倪匡高兴得哈哈大笑:“你说该怎样写?”查良镛认真地说:“我看不必照原来的情节,免得不能连贯,最好写一段自成段落的独立故事。”

    查良镛的要求正合倪匡心意,倪匡于是点头答允:“那好吧,我就放胆自由发挥了。”

    当时,在场的还有香港名作家董千里。倪匡答应“代笔”后,查良镛又特别说明一句:“老董的文字功夫很好,你的稿子写好之后,我想请老董看一遍,改过后再见报,你看怎么样?”倪匡也很佩服董千里的文才,所以满口允诺:“这没问题,有老董在旁监督,我还求之不得呢!”就这样,倪匡操笔上阵,为查良镛代写《天龙八部》;而查良镛则远在欧洲开会、游玩。那段时间,查良镛每隔一两天就写信回报社,以“旅游寄简”的形式写下欧洲开会、旅游的情况,交由《明报》刊登。查良镛旅欧回港,倪匡已代写了6万多字。一见面,倪匡就说:“金庸,很不好意思,我把阿紫的眼睛弄瞎了!”原来,倪匡讨厌《天龙八部》中的阿紫,于是一怒之下,故意将她给弄瞎了。查良镛一听,哭笑不得,满脸无可奈何的表情。接着,他自己就潜下心来,把《天龙八部》写完,对阿紫的瞎眼,也作了别出心裁的处理。对于这部自己有份撰写的武侠小说,倪匡推崇备至。他说:“《天龙八部》是千百个掀天巨浪,而读者就浮在汪洋大海的一叶扁舟上,一个巨浪打过来,可以令读者下沉数十百丈,再一个巨浪掀起,又可以将读者抬高几百丈。”

    而倪匡自己,在看《天龙八部》的时候,也像千千万万的读者一样,“全然身不由主,随着书中的人物、情节而起伏”。他认为,《天龙八部》堪称世界小说的杰作。对于代金庸写《天龙八部》的这段经历,倪匡后来曾自撰一副对联,上联是“屡替张彻编剧本”,下联就是“曾代金庸写小说”,以此聊以自赏。在这之后,倪匡还与查良镛合著过武侠小说。1966年在《明报》连载的《血影》和1967年在《明报》连载的《长铗歌》,就写明由“金庸”和“岳川”(倪匡笔名)所著。后来,《明报周刊》出版,杂志上又赫然出现“金庸”和“倪匡”合著的武侠小说——但倪匡后来透露说,作品乃他一人执笔,只是借“金庸”之名推销作品而已。查良镛结识满天下,但经常与他在一起的,是倪匡和名导演张彻、名作家董千里,他们四人经常在一起喝酒玩乐。其中查良镛与倪匡之间的一些生活趣事,在香港文化界流传很广。从这些趣事中,人们或许可以了解到查良镛立体的一面。《明报》一创刊,查良镛便邀倪匡为《明报》写稿。一天,一班朋友聚在一起,倪匡趁机对查良镛说:“金庸,《明报》可真是越办越好啊!”查良镛谦逊地说:“全靠大家支持!”倪匡紧接着问:“听说《明报》赚了不少钱,是吧?”查良镛不做否定,只说:“不多,赚一点点,赚一点点!”倪匡看时机已到,连忙直入正题:“赚了那么多钱,我的稿费也该加一加吧?”查良镛一听,方知中了“圈套”。但他急中生智,应付倪匡说:“这问题先不谈,我回去给你回信答复。”

    过两天,倪匡果然收到查良镛的信。信中详列十条理由,解释稿酬不能加。倪匡捧着信,只能兴叹:“金庸啊金庸,真奈何不了你。”

    此事在别人看来,可能会觉得查良镛吝啬,但当事人倪匡并不这样认为,他还时时称赞查良镛慷慨大方够朋友。据倪匡自己说,他有时等钱用,查良镛会预付他的小说的版税给他,数目都不小;每次预付版税,查良镛总忘不了说这一句:“倪匡,钱不要乱花呀!”原来他知道倪匡大手大脚,花钱如流水。倪匡也曾经在一篇写查良镛的文章中,写到查良镛对他的两件趣事:“……金庸嗜玩‘沙蟹’(话事啤),蟹技,段数甚高,查府之中,朋辈齐聚,通宵达旦,筹码大都集中在他面前。笔者赌品甚差,有一次输急了,拍桌而去,回家之后,兀自生气,金庸立时打电话来,当哄小孩一样哄,令笔者为之汗颜。又有一次也是输急了,说输了的钱本来是准备买相机的,金庸立时以名牌相机一具见赠,其对朋友大抵类此,堪称是第一流朋友。”

    在公开场合或办公室,查良镛一脸严肃,不苟言笑,所以不少人都对他敬而远之。但据倪匡说:“金庸本性极活泼,是老幼咸宜的朋友,可以容忍朋友的胡闹,甚至委屈自己,纵容坏脾气的朋友,为了不使朋友败兴,可以唱时代曲‘你不要走’来挽留朋友。”(本文摘自《金庸传》 冷夏 辛磊 湖北人民出版社)

    哲学网编辑部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上海市虹梅南路5800号2座416室 邮编:200241
    ICP证号:晋ICP备 05006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