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看不清?点击更换 看不清?点击更换 忘记密码 注册   加入收藏  
 
 
五传媒人发表宣言抵制春晚 称其是文化庸俗
来源:  作者:  点击:次  时间:2008-01-18 00:00于哲学网发表

 

 



      称春晚是一种文化的庸俗

      呼唤多元春节文化

      春节究竟是要保卫还是不需保卫?春晚究竟是看还是不看?春节民俗是弘扬还是衰微?2008年春节来临之际,五位传媒人昨日在博客上联手推出《新春节文化宣言》,引起众多网友的讨论。

      作家凌沧洲、众人网执行总编裴钰、传媒人孔慧、黄梓峰、蒙昧等人从人类文明的角度对春节进行了反思,春节作为一种文明的现象,它的存在要早于文字、教化的历史,对于春节这样的人类文明现象,保存其本身的“自由价值”,珍视人们从远古传承下来的自由、纯朴和率性的快乐,才是对春节最好的弘扬和继承。五位传媒人反对春节联欢晚会这种电视伪民俗,正是春节晚会这种工具化的方式,扭曲了春节这个人类文明节日的纯朴和自由,提出抵制“春晚”,春节文化应当多元化。

      《新春节文化宣言》

      发表之后,网上一片热闹,而专家也对此有看法,正应邀赴上海讲学的著名评论家、省文联副主席肖云儒对此话题就颇有心得。

      春节最核心的本质始终没有变

      肖云儒表示,他同意这五个人所提出的一个观点,那就是,春节无需保卫。因为春节本身确实没有式微,在民众心中有蓬勃的生命力,其实任何一种真正的民俗,都无需保卫,因为那是经过时间沉淀与民众选择的,一个民俗如果到了要刻意保卫的时候,那它也到了该消亡的时候。春节虽然无需保卫,但确已有了很多变化,人们过春节的方式转变了,从在家守岁到出去旅游,从家里开伙到去饭店吃年夜饭,看春晚的日益多了,围绕春节的商机、商味也日益浓了,这些都无可厚非,都符合春节的本质。一个民俗不可能不变,而活的民俗都是存在于当代群众沸腾的生活之中,不断有时代内容加进来。但春节最本质的核心没有变,那就是血浓于水的亲情,是我们民族的凝聚力与团结精神,每逢春节,便是这种力量与精神每年一次的加固与充电,通过家族友谊来凝固这种家国情怀,这一点没有变,变的只是形式而已。

      春晚并非民俗苛责它有点过甚其辞

      “截至目前,春晚并没有成为民俗,它只是春节期间一个比较大的娱乐节目而已。”肖云儒认为,在民众心中,春晚并没有形成像压岁钱这样举足轻重的地位。作为娱乐方式的一种,大家可以选择看春晚,也可以选择去歌厅唱歌等等,春晚最终能否进入民俗,要进行长期的、几百年甚至上千年的考验,这要看它的表现,春晚目前只是一道靓丽的文化风景,当然它是不是有瑕疵?肯定有,但它也没到庸俗甚或恶俗的地步,“我觉得把大众化和庸俗化还是要分开,至于它的单个节目、单个演员,可能有恶俗之处,但不能因此就说春晚是庸俗的。春节晚会的作用是非常积极的,非常大众化,那么大的覆盖量,影响无可逃避,过早、过激地全面否定春晚,我觉得有点过甚其辞。”肖云儒如此说道。本报记者王锋

      《新春节文化宣言》

      春节不是教化的产物,而是文明的产物,在教化尚未萌芽的史前时代,“春节”作为节日已然作为一种文明的现象而存在着,所以,当我们今天审视“春节”的时候,不要用所谓“教化”的有色眼镜去看待她。无论是中国传统儒学的兴衰,还是佛学的成败,甚至近现代西方哲学文化的侵袭,“春节”都没有消亡,甚至没有一点点衰微,因为,它是人类文明的产物,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春节”既无需什么保卫,也更无需什么发扬,她就是文明的历史,又是发展的未来,更是人类存在的现实。

      “春节”作为一种文明的现象,在没有文字的时候,在没有教化的时候,人们就已经在欢度春节,人们刀耕火种,载歌载舞,关注心灵、发自内心的欢声笑语,春节对于人们是真正意义的“自由”。在农业文明的时代,春节意味着人们对亲情的凝聚,对祖先的追思,对孩童的寄望,对未来的期盼。

      如今,“春节”被赋予了太多的教化、劝导和条条框框,有的人在指导人们如何过春节,当春节联欢晚会作为电视文明的话语垄断工具开始“改造”春节之后,过年就变成了看电视,让亿万年存在的文明现象化作一种单一的视听感受,这本身就是一种文化的庸俗……春节不属于任何主义,当你对春节概念的理解就是“包饺子、吃年夜饭、看春节联欢晚会”的时候,你就忘却了春节的“自由意义”……

      我们的结论:春节无需保卫,春晚可以不看,注重自由精神,尊重文化多元。(本文有删节)

      网友观点

      一家人守着电视看春晚是一件滑稽而悲哀的事情

      我始终觉得,在除夕之夜一家人枯守着一方小小的电视看春晚,是一件滑稽而悲哀的事情。一夜连双岁,一刻值千金。但二十年来,中国人却把如此珍贵的时刻拱手交给了一台远说不上经典的晚会。

      春晚破坏了除夕的神圣感。几乎所有的节日都有其宗教背景,在节日里,人们祭拜神灵,缅怀祖先,实质上是让心灵从尘世超脱出来,向更高更远处开放。

      春晚抑制了情感的交流。节日本质上是一种交流,除夕更是家庭成员共叙天伦的温情时刻。但春晚却使人心不在焉,使交流词不达意,甚至为了不影响看春晚,大家都不能集中精力吃一顿年夜饭。

      春晚剥夺了人的主动参与。没有春晚的时候,人们在除夕之夜谈话,串门,唱歌,做游戏等等,那种快乐是身心合一、酣畅淋漓的快乐,人是行动着的主角。春晚却使人沦为消极被动的看客,在电视机前一坐几个小时,形同枯木。

      最后,春晚造成文化的单调。中国地域辽阔,不同地方有不同的除夕习俗,每个家庭也可以有自己的特色。但有了春晚,除夕渐渐走向雷同,很多珍贵的习俗已经消失。有一年,笔者给学生布置了一道寒假作业,写一写怎样过除夕。得到的回答简洁干脆:“看电视!”

      二十年的春晚,已不知不觉中抽空了除夕的内涵,让我们的春节越来越虚幻。 愤青

      除夕夜看春晚,关你们何事?

      春节晚会是中央电视台苦心经营多年的品牌栏目。尽管观众非议不断,但如同中国足球队一样,骂得再多,到时候还是有人看,而且你赶都赶不走。

      对于各位来说,生活有许多选项,每个人都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去做。看电视的用不着干涉不看电视的;同样,不看电视的也用不着干涉看电视的……前不久还有找不着研究课题的博士们商量着抵制这个抵制那个,想想让人觉得挺可怜的,而今天号召抵制春节晚会的人更是不着调,其实不爱看你换个频道不就行了,有必要在网络上歇斯底里吗?其实,那些指责春节晚会的人都在看春节晚会,为什么?如果不看他就少了指责目标,就没有批评的资格了,难道不是吗?秋旭 (来源:华商报)

    哲学网编辑部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上海市虹梅南路5800号2座416室 邮编:200241
    ICP证号:晋ICP备 05006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