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名为“出土珍宝:中国考古文物展”日前在加拿大维多利亚艺术馆内举行。这些在中国出土的文物大多来路不明,对于这种通过非法途径取得的文物是否能获准其展出,在加拿大当地引发了一场争论。加拿大部分媒体称该次展览应取名为“盗墓者”,因为展出的将近500件文物多盗取于中国古代墓址。 1.中国“出土珍宝”轰动加拿大 眼下正在维多利亚艺术馆进行的“出土珍宝:中国考古文物展”在加拿大引起了轰动,因为此次展出的珍品非同寻常——琳琅满目的珍品陈列在维多利亚艺术馆两个大展厅内,展出的珍品年代最早可以追溯到商代,最近的是唐朝,其中青铜器占了绝大部分,包括觚、爵、簋等酒具礼器,也有短剑、匕首等兵器。 维多利亚艺术馆馆长巴里·蒂尔说:“中国的珍贵文物多得他们不知如何是好——比世界上任何地方都多。只要他们的某项工程动工,建条铁路或者挖口井,就一定会撞上很多的珍宝。” 蒂尔举例说,西安最近正在修建一条通往机场的新路,不曾想,建筑工人们居然又发现了武士俑、狗、鸽子、鸡等陶制文物。 蒂尔指着展品中饰有动物图案的古镜、玉饰的腰带等精美珍品感慨地说:“这些文物实在是太吸引人了,它们让我们了解祖先是怎么生活的,他们怎么考虑身后事,他们对宇宙的看法等等。” “中国考古文物展”在加拿大引起了轰动,因为此前加拿大本土的艺术馆从来没有主办过如此大规模的中国古文物展,而精美的展品又吸引了全球考古界的关注,不少行家专程赶往维多利亚艺术馆“一睹为快”。 2.加媒体指展品“来历不明” 然而,令维多利亚艺术馆始料未及的是,加拿大新闻网等多家主流媒体于2007年12月至今年年初报道称,“中国出土珍宝展”简直就是一个“盗墓展”,因为所展出的文物均是盗自中国古墓,这500件中国文物全部来自5位私人收藏家,且全部“来历不明”! 面对媒体的指责,维多利亚艺术馆馆长蒂尔分辩说,“可能”有部分古文物“许久前”从盗墓者手中所得,但绝不是近年来由中国非法出口、来历不明的被盗文物。蒂尔说,展出的青铜器多为小件的日常生活器具,并非价值千百万元的大件青铜器。不过,蒂尔承认,有部分展品确实是出自盗墓者手中,但他相信那也是在20世纪30年代以前的事。因为中国自1972年后,对出口考古文物就进行了严格管制,这项展出的展品绝非来历不明的被盗文物。 蒂尔还表示,媒体有关“盗墓展”的指责对“善心捐赠人士”非常不公平。蒂尔认为,有些私人收藏家只是觉得把这类古玩摆放在家中,颇有欣赏价值,他们并非真正懂得中国文物背后的涵义,也不懂辨别真假,只有通过把文物捐出来办展览,才能让更多人欣赏中国文物。 3.捐文物家族曾在河南当传教士 据维多利亚艺术馆提供的资料,这次所展出的文物中有三分之二是加拿大多伦多的实业家、收藏家坦南鲍姆捐赠的私人藏品,其余三分之一展品由孟席斯医生等4个家族捐赠。 翻查孟席斯家族的族谱赫然发现,他们家有两代人于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在中国河南省当过传教士。 不过,这个家族的传教士不普通。 第一个到中国的孟席斯家族成员詹姆斯R·孟席斯1895年于多伦多大学毕时,获得药理学和宗教学双重学位,并受加拿大教会委派,成为河南省彰德(今河南安阳)的第一个外国医生。但引人关注的是,孟席斯祖上却是加拿大博物馆的创办者,对文物考古有很深的“情结”。 孟席斯在当地显然很吃得开,1913年,加拿大教会还发布了一张孟席斯给河南当地农民宣传教义的照片,标题为“向病人布道”。1920年3月17日,孟席斯“在制止一起抢劫事件中见义勇为”死了。不过,孟席斯家族的另外两人又到了河南,并先后建起了三家现代化医院。 孟席斯家族族谱里看不到中国文物的只言片语,但一个不争的事实是,当两代孟席斯家族的人结束了在中国的布道回国之后,他们家里“堆满了中国文物”,以至于他们不得不编写《来自孟席斯家族收藏的中国艺术品》一书,来对中国文物进行分类与考证。 文物专家注意到,孟席斯家族的多数珍贵中国文物出土地,恰恰就是两代孟席斯牧师布道的中国安阳! 坦南鲍姆捐赠的中国文物则是他花大钱购买的。据蒂尔估计,这些文物价值应该在400万~700万美元之间:“或许会值更多,因为中国中产阶级兴起后,他们热衷于回购文物,因此,整个中国艺术品的价格自2000年来已经涨了40%。” 蒂尔称赞坦南鲍姆是“慈善家”:“他家向加拿大国家博物馆、温哥华博物馆、渥太华皇家博物馆、安大略省艺术馆和汉密尔顿艺术馆,捐赠了大量的亚洲和拜占廷(指公元395年直至1453年的东罗马帝国)的文物。” 蒂尔还表示,坦南鲍姆“是识货的行家”,他“花钱购买了大量文物”。 4.坦承文物源于盗墓 事实上,维多利亚艺术馆馆长蒂尔也承认说:“这次展出确实引起了很大的争议,因为最珍贵的中国文物确实源于中国古墓,所有的这些珍宝都是盗墓者们盗出的。当然,这事在全世界都发生……中国有40万处历史古迹,不太可能所有的历史古迹都防卫严密。最近几年来,盗窃古文物变得更加有利可图,因此,全世界各地的交易商、学者、博物馆和收藏家都在做交易。因此,古墓仍以惊人的速度遭盗窃。” 有专家表示,中国珍贵文物流失海外一直是大问题,以至于国内文物界有这样的说法:“敦煌虽在,但敦煌学却在国外;安阳殷墟虽在,看甲骨文却要到日本。”20世纪初,外国传教士、探险家等从安阳小屯附近居民手中廉价骗购大量殷墟文物,将其偷运回自己的国家;而在历次外来侵略战争中,殷墟文物更是大规模流失。 人类劫掠和非法交易文物的历史由来已久,对此国际上几乎一直没有任何普遍有效的法律乃至道德上的约束,征服者掠夺被占地区的文物作为战利品,更一度被视为理所当然。两次世界大战除了给人类带来创伤之外,也对各国的文化财产造成空前损害。 为了更好地解决这一问题,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结了此前关于武装冲突中保护文化财产的国际惯例与国际公约,1954年,海牙会议首次制定了专门在武装冲突时对文化财产予以保护的全球性公约《武装冲突情况下保护文化财产公约》及其议定书。 公约强调各缔约国在平时即应对文化财产加以保护,禁止在武装冲突时对文化财产进行盗窃、抢劫、侵占、报复等行为。公约确立的“全人类文化遗产的国际保护”,“对破坏文化财产应负有责任”等重要原则,奠定了文化遗产保护国际法律框架的基础。而对被劫掠文物的归还,议定书规定:“每一缔约国应在敌对行为终止时,向先前被占领领土主管当局返还处于其领土内的文化财产。”此规定虽比较笼统,却开了文化财产国际保护机制中流失文物归还的先河。 在此之后,又有很多类似公约出台,但很少能被付诸执行。 5.国宝级文物逐渐回家 不过,依据联合国相关公约原则,在中国官方与民间人士的共同努力下,近年已有不少国宝级文物被带回了家: 1995年3月,英国警方截获两批中国文物,包括恐龙化石、中国史前陶器、商周青铜器、宋元明清陶瓷及墓志等,共3494件。 由多方面专家组成的中国追索工作小组,经过两年艰苦的法律和外交努力,终于在1998年1月将这批国宝带回了家。这是我国以法律武器为主、辅以外交手段追索流失文物的首次成功。 1998年5月5日,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关于禁止和防止非法进出口文化财产和非法转让其所有权的办法的公约》,美国海关向中国驻美国大使馆归还了47件被查获的中国古代文物。据美国方面估计,每件归还文物的市场售价都在1万美元以上。 2000年,在纽约克里斯蒂拍卖行将公开拍卖一块中国的武士浮雕之前,河北省文物局得知,该武士浮雕正是6年前河北保定五代前蜀节度使王处直墓中被盗掘走私出境的4块浮雕中的一块。 他们立即通过国家有关部门向美国提出中止拍卖并将其归还中国的要求。经多方努力,被盗武士浮雕终于回到祖国。 2000年“五·一”前后,两家著名的国际拍卖公司不顾中国政府的强烈反对,一意孤行拍卖4件被英法联军掠夺出境的圆明园文物:乾隆款酱地描金粉彩镂空六方套瓶,以及乾隆御制錾花铜虎首、铜猴首和铜牛首。 保利集团和北京市文物公司参加竞拍,高价买回了原属中国的文物。 2002年,国家文物局设立“国家重点珍贵文物征集专项经费”,当年就用该项经费的2999万元购买了流失多年的文物精品——宋代米芾手书《研山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