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看不清?点击更换 看不清?点击更换 忘记密码 注册   加入收藏  
 
 
2008年,博物馆公众免费开放
来源:  作者:  点击:次  时间:2008-01-02 00:00于哲学网发表

 

 



    据新华社报道,国家文物局已将推进博物馆向社会免费开放作为2008年主要工作,中国公众有望免费走进更多的博物馆参观。

    博物馆承载着纪录文化的社会功能,其公益性和非营利性早已是社会共识,并且被国际博物馆协会明确地写进了章程。2008年,博物馆公众免费开放,意义不容小视。

    免费开放博物馆,可以让其人文教育功能得到充分体现。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文教育在国民教育中的地位日益重要。博物馆免费开放不仅可以更好地实现其公共价值,而且可以提高整个国民的文化科学素养。但是过去由于博物馆的票价门槛,使公众敬而远之,甚至敬而忘之。

    免费开放博物馆是学校教育的有益补充。教育学家把博物馆教育列为非程序性教育,即学校程序性教育以外教育的重要内容。非程序化教育更加突出了受教育者的个体性和多样性,故能培养高素质的人才。欧美国家提出了一个新的理念:享受博物馆。博物馆的免费开放无疑为学生提供了解接触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的机会,有助于开阔眼界、增进知识。

    博物馆免费对公众开放,已经成为世界博物馆发展的一大趋势,在不少国家已形成惯例。但博物馆向公众免费开放是否昙花一现的担忧仍然挥之难去。在此之前,一些地方也尝试过将博物馆向社会团体免费开放,但大多以失败而告终。在市场经济社会里,作为文化场所的博物馆,其生命力是脆弱的。很重要的因素就在于地方政府对博物馆的投入不足,导致门票收入成为绝大多数博物馆重要经济来源。在此情形下,一些博物馆虽然迫于政府和舆论压力勉强免费开放,但最终还是因为入不敷出而难以为继。

    因此,博物馆免费开放后,基于其肩负着特殊性的社会功能,故政府应给予必要充足的财政支持和保障,确保正常运转。一些财力十分有限的地方政府,节衣缩食,少买一辆豪华车,少建一栋楼堂馆所,也许就能为博物馆省出更多的资金。与此同时,博物馆实行免费开放后,也应在根据公众多样性,在增强吸引力、寓教于乐等服务功能下功夫,从而使博物馆的教育功能得到充分展现,真正成为公众“精神享受”的殿堂,让历史和科学的“薪火”传承下去。

    哲学网编辑部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上海市虹梅南路5800号2座416室 邮编:200241
    ICP证号:晋ICP备 05006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