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7日,记者在州民族宗教委员会采访时获悉,《中国少数民族古籍总目提要·锡伯族卷》日前已出版发行,《中国少数民族古籍总目提要·哈萨克族卷》、《中国少数民族古籍总目提要·维吾尔族卷》及《中国少数民族古籍总目提要·塔塔尔族卷》将于2008年出版。 一 《中国少数民族古籍总目提要》是我国第一部全国少数民族古籍总目提要全书,约55卷,近100册。它作为少数民族古籍整理工作的一项重要科研项目,于1997年正式立项,并于次年付诸实施,全部成果计划将在2008年出齐。《中国少数民族古籍总目提要》是一部综合性的具有多功能学术价值的特大型目录学巨著,将为我国乃至世界各国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研究提供一套新颖而全面的资料,是诸多领域科学研究的必备工具书。它是继《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之后的一部规模更大、内容更丰富,反映我国多民族文化更全面的资料性套书。 据州古籍办工作人员介绍,中国少数民族古籍分为两大类:有文字类和无文字类。有文字类的民族古籍包括:少数民族古文字记载的历史文书和文献典籍;用汉文记载的有关中国少数民族内容的古代文献典籍;用少数民族文字和汉文记载的有关少数民族内容的碑刻铭文。无文字类的少数民族古籍主要是指各少数民族在历史上以口头传承留下来的具有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的各种资料,大多反映本民族的民族起源、历史变迁、风土人情、生活习俗、民族性格,主要有神话、史诗、传说、故事、歌谣、谚语、谜语等。 二 11月8日,记者走进了伊犁州少数民族古籍保护搜救整理出版规划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采访了巴合提江、海非孜·萨塔尔、阿德列提、阿不都热西提等专家,听他们介绍了关于编纂《中国少数民族古籍总目提要·锡伯族卷》、《中国少数民族古籍总目提要·哈萨克族卷》及《中国少数民族古籍总目提要·塔塔尔族卷》过程中的一些情况。 州古籍办主任巴合提江说:"这是我国历史上首次全面系统地推出了有语言、无文字民族的民族古籍品类,实现了形式上的突破,填补了我国民族文化史上有本民族语言、无本民族文字的民族拥有本民族古籍的空白。" 自治州是以哈萨克族为主体的多民族居住的大州,历史上留下了丰富的各民族古籍。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我州各族人民创造了辉煌灿烂的人类文明,孕育了众多的各民族杰出人物,留下了大量的古籍文献资料。"这些古籍文献资料详细记述了我州各民族起源、民族地区资源、人口分布、宗教信仰、风俗习惯及历代统治阶级制定的民族政策等,抢救、搜集、整理和出版这些民族古籍,对于全面深入地研究民族历史,增进各民族间的相互了解,提高民族自信心有较高的价值。"海非孜·萨塔尔对记者说。 巴合提江介绍说,州党委和政府高度重视少数民族古籍工作,州古籍办自成立以来,一直由一名副州长和民宗委的主要领导专门负责古籍工作,健全了古籍机构编制,培养了得力的古籍工作队伍。1985年7月5日召开了伊犁州首次民族古籍领导小组会议。这次会议不仅使大家认识到了开展少数民族古籍搜集、整理、出版工作的重要意义,而且使大家体会到党和国家对少数民族文化的关心和重视,使大家对保护好民族文化遗产,继承和弘扬优秀的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充满了信心,从而拉开了抢救我州少数民族古籍工作的序幕。从此,少数民族古籍办公室在州古籍领导小组的领导下,制定长远规划、年度计划和短期安排,有序开展古籍工作。 三 据巴合提江介绍:历时近3年编纂完成的《中国少数民族古籍总目提要·锡伯族卷》、《中国少数民族古籍总目提要·哈萨克族卷》和《中国少数民族古籍总目提要·塔塔尔族卷》是按照国家民委《关于印发〈中国少数民族古籍总目提要〉编写纲要的通知》的精神,以翔实的史料、完备的体例、严谨的结构、简洁的文字客观准确地介绍了哈萨克族、锡伯族、塔塔尔族的起源、历史变迁、风土人情、生活习俗,主要有史诗、传说、故事、歌谣等,生动再现了各民族繁衍生息的发展史,集中展示了少数民族文化的丰富内涵,反映了这3个民族在共同缔造中华民族文明中作出的贡献。 巴合提江说:"《中国少数民族古籍总目提要》收录的古籍下限,原则上与汉文古籍一样止于1911年,但考虑到各少数民族的历史特点和古籍存世情况的差异,诸如一些没有确切时间记载而只见到后期写本的书册、一些20世纪前期用本民族文字追记历史事件和历史掌故的旧文体著述、一些从古代延续到现代的编年体著作或族谱、家谱以及一些曾在本民族中长期流传到了现代才有文字记录的口传资料等,只要有价值,其下限可适当变通,延伸到1949年。所以,哈萨克、维吾尔、塔塔尔等民族的古籍下限是1949年。" "我州少数民族古籍文种多、数量大、分布广,除州古籍办和各地区、各县市古籍办搜集、保存的古籍外,自治州和各地区、各县市图书馆、档案馆、博物馆以及各科研单位、大专院校等也收藏了不少民族古籍。所有这些古籍以及流散于民间仍待搜集的古籍文献资料都属于这次编目收录的范围,工作量大,任务重,时间紧。尽管州民宗委领导、各卷专家尽了很大的努力,才使收集条目编纂成现有规模,但遗憾的是很多少数民族古籍文献资料遗失后已无法弥补。"海非孜·萨塔尔说。 四 在采访中,阿德列提对记者说:"今年年初,根据自治区民委(宗教局)古籍办《关于征集〈中国少数民族古籍总目提要·哈萨克族卷〉电子照片通知》的要求,我们对尼勒克、新源两县的具有历史价值的文物古迹、民俗风情、乌孙古墓、石刻、石碑及新源县唐加勒克博物馆保存的唐加勒克手抄本及生活用品等进行了实地考察,并走访了民间老艺人,掌握了重要的古籍线索,同时也搜集了一些在民间流传的古籍文献。在资金短缺和时间紧张的情况下,我们共拍摄了200多幅各类古籍文献照片,搜集了20多篇近250多页的古籍资料,圆满地完成了上级部门交给的任务。" 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多年来,虽然古籍办的组成人员有所变动,但是对少数民族古籍进行全力抢救、搜集、整理、出版和研究的宗旨始终没有变,每一任接班人在接过前任的"接力棒"后,都更加辛勤地工作。古籍办的专业人员已具备整理、编辑、出版察合台、土耳其文字以及哈萨克、维吾尔、塔塔尔、柯尔克孜、乌孜别克等民族语言文字古籍的能力。 多年来,古籍办的工作人员几乎跑遍了伊犁的山山水水,寻访深山古刹,拜访民间的收藏家庭。当许多珍贵的古籍已经成为绝本、孤本而得到了有效管理和研究的时候,当那些濒临消失的古籍得到妥善保护和整理的时候,他们就觉得自己的付出是值得的。 "传统文化遗产是民族智慧的结晶,是人类文明的瑰宝,我们的抢救工作正在进行,并取得了初步的成果:哈萨克族阿依特斯已被列入中国首批518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是哈萨克族人民文化生活中的一件盛事。此外,维吾尔族的木卡姆艺术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为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代表作。遗产名录中还有柯尔克孜族的史诗《玛纳斯》、蒙古族的《江格尔》、维吾尔族的达瓦孜、锡伯族的西迁节等。"巴合提江高兴地告诉记者。 "22年来,我们在民间搜集了近5581册文本,整理和出版了30多部少数民族古籍文献,在报刊上发表了212篇论文、文章和译文,这些工作没有一批专业人员和学者是不可想象的。"最后,巴合提江忧虑地说:"今后,我州少数民族古籍保护任务将更加繁重,目前能进行少数民族古籍研究的人才却越来越少,我们必须关心、支持和爱护这批专业技术人才和学者。同时,还需要再培养一批专业人才,使民族古籍工作后继有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