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中国文化年”在海外引发了中国文化热。这不仅加深了各国人民对中国的认识,也为相互间政治、经济等方面的互利合作铺垫了基石…… “中国,了不起。”这是莫斯科女孩杜兰尼的心里话。她对中国感兴趣始于刚刚在俄罗斯落下帷幕的“中国年”。她于是慕名来到中国。和杜兰尼一样,被“中国年”的魅力打动,想亲身体验一把中国风情的俄罗斯游客为数不少。一位名叫科尔的小伙子甚至打算到四川学川剧变脸。他赞叹:“那真是一场神奇的魔术!” 让世界感受中国魅力 时隔两年,我们仍能记起曾绽放在巴黎上空的中国焰火。在2004年—2005年,法国“中国文化年”共举办了700多个项目向公众揭开古老中国的神秘面纱。它涉及中国政治、经济、文学、艺术、教育、科技等诸多领域,活动几乎覆盖法国全境。它把中法乃至中国与欧盟的伙伴关系推向了新的高度。 今年的俄罗斯“中国年”除文艺演出外,举办的各项展览也吸引了俄罗斯舆论的关注。俄《消息报》以《玉雕的龙 丝绣的虎》为题,大篇幅报道了展现中国明清两代宫廷艺术的故宫博物院珍品展。而“文化”广播电台则在介绍“白色的金子——中国陶瓷精品展”时,对俄罗斯听众普及了有关景德镇瓷器的历史知识。据俄罗斯“中国年”中国新闻中心的最新统计显示,自“中国年”今年3月正式启动以来,已有来自湖北、浙江、海南、北京、上海和西藏等省区市的多家代表团在俄罗斯举办相关活动,其中音乐会、综艺演出、图片展和电影周等活动吸引了大批俄罗斯观众。 中国文化的魅力,打动了外国朋友。在“中国文化年”展示期间,许多观众在观看节目时,不停地发出赞叹之声,有的人甚至流下了热泪。 文化年和文化热 文化年往往会引发一系列的中外文化交流热。 今年9月,在第20届莫斯科国际书展上,中国首次以主宾国身份参加活动,并提出了“阅读中国书,了解中国人”的主题。在悬挂红灯笼和中国结的展区内,俄罗斯参观者络绎不绝。这个场景也折射出在俄罗斯方兴未艾的“汉语热”。 近年来,世界各地学习汉语的人越来越多。目前以传播汉语和中国文化为宗旨的孔子学院在世界各地达上百所。政府间的文化交流如火如荼,民间的文化“走出去”同样方兴未艾。业内人士认为,中国在举办各种大型文化活动、强力推介民族文化的同时,还应着眼于文化传播的长期性和经常性,在世界各地加紧建立中国文化中心。除原有文化中心外,2005年,又一个中国文化中心在德国柏林奠基。此外,中国还与墨西哥、西班牙签署了互设文化中心谅解备忘录,并开始商谈与泰国和日本互设文化中心事宜。 此外,我国走出国门的文化产品不仅数量大大增加,而且质量也不断提高。 以文化促进外交 “中国文化年”拿出的是文化艺术,收获的是友谊。 俄罗斯“中国年”框架内一项重要的文化活动是为期一个多月的“中俄友谊之旅·中国行”。来自12家俄罗斯媒体的近20名记者,穿行中国15个省区市,亲眼目睹并记述了“中国奇迹”。报道团俄方副总指挥、俄塔社驻北京分社社长基里洛夫说,对于这次活动的客观报道将改变俄罗斯民众对中国的印象,并将对促进俄中两国人民的友谊和理解产生积极影响。 更为可喜的是,由文化缔造的友谊,促进了各国与中国在政治、经济、教育等诸领域合作的展开。 “中法文化年”就是一个最好的例证: 文化年后,鉴于法国人学习中文的热情越来越高涨,中国政府在法国成立了“孔子学院”;中法大学合作的重大成果——北航中法工程学院正式成立;由法国波尔多市提议,在两国政府的支持下,首届中法地方政府合作高层论坛举行,此次论坛,法国政府派出了由30多个大区的主席、20多个城市的市长、副市长组成的庞大代表团,形成了与中国各地方政府全方位合作的态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