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看不清?点击更换 看不清?点击更换 忘记密码 注册   加入收藏  
 
 
万年"仙人洞、吊桶环遗址"万人签名申遗
来源:  作者:  点击:次  时间:2007-11-20 00:00于哲学网发表

 

 



    1116上午,江西省万年县的各界人士齐集县城六零大道,为该县的仙人洞、吊桶环遗址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签名。

     

    万名的仙人洞、吊桶环遗址位于江西省万年县大源盘地,是我国"八五"期间的全国十大考古发现和"中国20世纪100项考古大发现"之一。200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据介绍,自上世纪60年代以来,经国内外考古专家的多次发掘,发现该遗址有着从旧石器时代晚期过度到新石器时代早期完整而清晰的地层堆积。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中美合作农业考古,在遗址新石器早期地层中,发现了距今1万年前的水稻栽培稻植硅石,把世界水稻栽培种植的历史提前了几千年,成为目前已知世界最早的水稻栽培稻起源地之一。同时,该地层中还发现了距今17年前发展有序的大量原始陶片,是目前世界最早的原始制陶的发源地。

     

    据了解,上世纪60年代,江西省的文物考古工作者发现了万年县仙人洞、吊桶环遗址并进行了初步挖掘。1993年和1995年,北京大学考古系、江西文物考古所与美国Andover考古基金会联合组成中美农业考古队对万年县的这两处遗址进行了系统的发掘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仙人洞和吊桶环遗址的地层堆积,涵盖了由旧石器末期向新石器过渡的完整地层序列,对于旧、新石器时代转变过渡时期的稻作农业起源、陶器出现等学术课题提供了重要的考古学证据。

     

    晚更新世末,第四纪冰川期的末次冰期结束,暖湿气候控制的地域范围随之扩大。随着气候转暖,稻属植物从南向北渐次扩展分布,在约1.2万年前的晚更新世末期,野生稻已经分布在江南一带,成为长江流域栽培稻的起源。仙人洞和吊桶环遗址中,野生稻和栽培稻的遗存都有发现,时间大约在1.2~1万年前。两处遗址分别处在两个小山包上,直线距离只有800,有趣的是,对两遗址的出土遗物和遗迹现象的研究表明,在大约1万年前的一段时期内,仙人洞是原始群落的主要居住场所,而吊桶环则成为临时性的屠宰场所和稻谷收割后的打谷场。伴随着原始稻作农业的出现,人类烧制出最初的陶器(条纹陶和绳纹陶器)。仙人洞和吊桶环遗址出土的陶片经测定都在1万年以前,是世界上最早的陶器之一。

     

    据介绍,晚更新世末至全新世初(1.2~1万前),随着全球气候转暖引发的自然环境变化,人类历史发展也从旧石器时代向新石器时代演进,这是一个非常关键的时期。从万年仙人洞和吊桶环遗址中,反映这一过渡时期的完整地层序列及文化内涵向人们清晰地展示了演进的过程。

    哲学网编辑部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上海市虹梅南路5800号2座416室 邮编:200241
    ICP证号:晋ICP备 05006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