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中国,文人的最高理想是当官。只有当官不得时,只有生活走头无路时,才会无奈地选择“作家”—— 但是,不管属于哪一类作家,他们的最高理想还是作官。只有官场失意乃至当官无望时,他们才会选择做一个“专职作家”。从这个意义上讲,古代中国的作家,并非自愿的选择,而大都是仕途“壮志未酬”者。 就拿李白来说,这个“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诗仙,是不想当官还是当不成官?我看还是后者成分居多。 李白以藐视权贵为乐,却又以得到权贵赏识为荣。这在他得宠唐玄宗一刻,戏弄高力士一时的表现中得到充分验证。 他不是不想当官,而是个性不为官场所容,他改变不了官场风气,又放不下架子屈就官场,所以仕途“壮志未酬”,被迫转身成为“作家”。一代诗仙虽寄情于山水,但由于最高理想——政治理想的毁灭,一生不得开心颜。 这是中国传统文人的通病。攀上权贵就得意,离开权贵就落魄,究其根本,是没有独立经济地位导致的悲哀。 就如伟大诗人屈原,虽然也是贵族,但为什么就斗不过楚国腐朽贵族集团? 这就必须拷问这些伟大作家的“政治能力”。 屈原与李白都是一个非常有才华的诗人,但却都不是一个及格的政治家。他们的政见和性格都注定了这一点。 他们的性格,都有着坚忍不拔、刚正不阿、嫉恶如仇等的非一般的性格,但同时也存在一些不完美的地方。他们清高孤傲,封闭自恋,自认为“众人皆醉我独醒”,认为世人皆庸俗不堪,不愿为伍,将一切与自己不同的东西视为异物。 作为一个作家,他们的人格是没有人能否定的,但其作为一名政治家,却并不是成功的类型。不得不说,作为一个政治家他们缺少必要的政治人格。身为一个政治家在进入仕途之前就应该做好包容与受挫的准备,如果什么人都容不了,连一些奸佞小人都应付不了,又怎能在大风大浪中站稳脚跟呢? 我们退一万步讲,如果屈原与李白这样的诗人真的成为政坛重要人物,他们会成为像张居正那样杰出的的政治家吗?以他们的性格缺陷与现实能力,恐怕很难。大概不是成为纸上谈兵的赵扩,就是流于平庸的官僚。 作家当官“济苍生、安社稷”不是件坏事情。但如果一不具备政治能力,二不能组成一支独立力量总是依附于权贵的招手,那么就充其量不过为师爷与帮闲的材料,不可能成为“治国平天下”的主宰。 从这个角度上说,屈原与李白没在政坛上叱咤风云,也未必是什么千古遗憾。中国可以少却很多赵扩和无数平庸官僚,却应该多出几个永载青史的伟大作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