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奥运会开幕式时,当204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团按照名称首字的中文简体字笔画顺序出场时,大概其中大多数运动员并不了解中国汉字的玄妙,尽管很多运动员都把这种漂亮的符号文在了自己的身上。趁着这次北京奥运会,很多国家的运动员终于在奥运村的中国民俗展示区找到了中国汉字的专家。在这些汉字专家的帮助下,他们终于明白自己一些汉字文身的真正含义。 正是因为中国汉字的声名在外,奥运村里的中国民俗展示区也成了最受欢迎的区域:奥运会赛程过半,民俗区已经接待运动员、教练员和官员3000多人次,日均访客量超过200人次。而在其中一个不到50平方米的中文学习区,在许多国外运动员看来,已经成为北京奥运村中最有创意的组成部分。 现在,中文学习区已经接待了上千人次学说中文,对中文感兴趣的外国选手可以在这里接受简单的对话培训,也可以在老师的指点下练习毛笔书法。为了开办这个中文学习区,中方不仅编写了专门的教材,还投入了可观的师资力量。学习区共有26名教师,全部来自北京各高校。来自北京外国语大学的志愿者张洋表示,“很多人都对中国文化感兴趣,奥运村开村以来,每天来这里的外国选手、官员和媒体人员越来越多。” 当然,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写一手好字。对于大多数运动员来说,起个中文名字才是最受欢迎的项目,现在已经有350余名运动员到这里为自己取了中文名字作为留念,虽然这些外国运动员的中文名字并没有什么“中国味”。摩尔多瓦的两位运动员就专程到这里分别取了中文名字,尽管她们的名字“伊利娜”和“谷奥同”,在中国人看来有点怪;而利比里亚代表团团长威尔森女士,就听从了中国志愿者的建议,得到了一个非常“中国”的中文名字:魏波;美国运动员李嘉,不仅给自己起了中文名,还给自己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都起了一个中文名字,才高兴地离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