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舟人与许琳在捐赠仪式上 今天上午,一位高鼻梁、头发花白的老者来到北京孔子学院总部,他就是被誉为欧洲三大汉学家之一的施舟人教授。他偕夫人、女儿此行的目的,是将自己的奥运火炬赠送给中国国家汉语国际推广领导小组办公室(以下简称国家汉办)。 施舟人(Kristofer Schipper)祖籍荷兰,出生于瑞典。年轻时,他被悠久的中华文明所吸引,师从法国汉学家康德谟,研究中国历史文化。说起他的中文名字,还有一些缘由。由于在中国古代诸子百家中,老子是“周人”,庄子名字叫庄周,都有个“周”字,故取其谐音“舟人”,同时包含有作为东西方文化的桥梁“渡人”的意思。凭借多年来出色的研究成果,施舟人获得了多项学术荣誉,历任法兰西汉学院院长、荷兰莱顿汉学院院长、荷兰皇家科学院院士等职。1976年,他在巴黎创办欧洲汉学协会。2005年,被法国总统授予荣誉骑士勋章。1979年,施舟人来到中国,从此,中国成为他的第二故乡。 7年前,施舟人和妻子在福州大学创办了“世界文明研究中心”,他给这个中心起了一个意味深长的名字——西观藏书楼。他进一步解释说,东汉时期,中国就有了第一个图书馆,是当时的皇家藏书楼,名为“东观”。而他创办的“西观藏书楼”,收藏的是西方学者研究汉学的书籍,故取“西方观景”之意。同时,施教授还主持有法国科技中心(CNRS)、莱顿大学汉学院以及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历史系、北京社会科学院等学术机构参加的大型国际学术项目《圣城北京》,主持由国家汉办组织管理的大型国际汉学合作项目——《五经》的翻译工作。 为表彰他在传播中国文化方面所做的杰出贡献,2004年,施舟人获得中国政府颁发的在华外国人的最高荣誉——友谊奖。 在奥运火炬捐赠仪式上,学识渊博、精通8国语言的施舟人操着流利的汉语说的第一句话就是:“我是你们的朋友。”一下引来一片热烈掌声。幽默的他透露,在刚刚接受奥运火炬在福建厦门传递第84棒火炬手的任务时,心里有些紧张,“我不是运动员,也不擅长跑步。虽然有些难为情,但还是在教学楼外简单地练习了一下。”又引来一阵轻松的笑声。 施教授接着说:“不管是跑 谈到捐献奥运火炬的动机时,施舟人说:“我十分钦佩国家汉办的工作效率和魄力,作为一名中国文化的研究者,我的目标和汉办的目标是一致的,即致力于将中国文化在世界传播。所以,我非常愿意将自己担任奥运火炬手的荣誉与国家汉办分享。这个火炬是我们共同拥有的!” 施舟人最后表示,将尽绵薄之力,继续研究并向世界传播中华文化。言出必行,他昨天即在北京大学为来访的400多位美国中小学校长和教育官员做了题为《中国历史文化及其在全球的影响》的英文演讲,为听众打开了光辉灿烂的中华文化之门。由于他的背景和学识,其演讲更具说服力。讲到精彩之处,听众激动不已,有的甚至热泪盈眶。现场气氛十分感人。 在捐赠仪式上,国家汉办主任许琳对施舟人捐献自己珍爱的火炬表示感谢。她说:“施教授是我们的朋友,也是我们的同事,更是我们在传播中华文化事业上的战友。在传播汉语和中华文化方面,有像施教授这样的国际知名汉学家的参与,我们对于自己所从事的汉语国际推广传播工作将更有信心和动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