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看不清?点击更换 看不清?点击更换 忘记密码 注册   加入收藏  
 
 
费孝通先生生前担任总指导之西部人文资源研究取得重大成果
来源:  作者:  点击:次  时间:2008-07-17 00:00于哲学网发表

 

 



    本报讯 由费孝通先生生前担任总指导的国家重点科研项目“西北人文资源环境基础数据库”和“西部人文资源的保护、开发和利用”国家重点课题,经过来自中国艺术研究院等40多个单位100多位学者长达七年的努力,于近日胜利完成。这是西部人文资源研究工作取得的一个阶段性的重大成果。

     

      建立“西北人文资源环境基础数据库”,用费老的话,是为了“摸家底”。西部,是一个文化生态多样、人文资源非常丰富的地方。新世纪初费老就曾指出,对西部人文资源的研究要分几步走:第一步,摸清家底,要有意识地去理解、去知道、去逐步明白,我们在西部究竟有哪些人文资源,并把我们以前尚不知道的人文资源逐步整理和挖掘出来。而西北人文数据库的建立就是认识西部人文资源,摸清家底的初步工作。第二步,我们要在研究和整理中了解并让大家知道,这些传统的民族文化,将如何在这新的历史条件和新的文化背景下,产生新的变化和新的发展。费孝通先生当时还指出,围绕着西部的文化变迁和人文资源的保护、开发和利用这个主题,来提出问题,然后通过考察来认识问题和回答问题,这种做法是可行的。这种从实践中来的认识往往比从书本上来的认识具体得多、充实得多。因为它不是从概念中推论出来的,更不是凭主观臆想出来的,所以只要能自觉地、不留情面地把考察中一切不符合实际的成分筛选掉,它就会成为西部文化变迁的历史轨迹的真实记录,即使过了几十年甚至几百年,当人们来翻看它时,仍然具有价值。这种价值就在于它是未来的起步,而今后的变化则是它的延续。

     

      费孝通先生虽然去世了,但他对课题的指导思想却一直引领着课题研究的不断深入。2001年,两个课题分别获得科技部和文化部的立项。这两个课题由中国艺术研究院牵头,联合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政法大学和西部地区的四十个院校及研究机构的184名学者,历时七年终告完成。“西北人文资源基础环境数据库”共分人文地理、自然与人文景观、人口与教育、考古与文物、民族与民间风俗、民间音乐、民间美术、民间工艺、民间戏曲、民间舞蹈等10个子库。共收集文字数据18038条,近千万字;音频1262分钟;视频10104分钟;图片17324张。“西部人文资源的保护、开发和利用”课题,共完成了73篇实地考察报告,编辑为五本报告集、四本考察笔记、三本论著,共400多万字。其中,《从文化遗产到人文资源——西部人文资源研究》(60多万字)为课题总报告书,是课题组在完成了数据库和考察报告、考察笔记的基础上撰写完成的。课题希望通过总报告书,一方面概括性地介绍西部人文资源(以西北地区为例)的总体面貌。另一方面将所有考察报告、考察笔记以及论著中内容的精髓,包括其中的观点、理论与看法,以及研究结论呈现给读者。

     

      两个课题所取得的研究成果得到了有关专家的高度肯定。他们指出,数据库的建立,为当今的人们提供了巨大的精神文化空间,人们可以通过互联网这样的高科技手段了解到西北地区丰富多彩的人文资源。《从遗产到资源——西部人文资源研究报告》,对西部文化资源所作的调查、梳理、描述、概括与研究,是建国以来文化领域里的重要成果。所取得的当代文化资料,为中国的文化学的学科建设、为政府有关部门对我国文化国情的调研与决策,以及对开发大西北的国家战略,提供了重要参考,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哲学网编辑部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上海市虹梅南路5800号2座416室 邮编:200241
    ICP证号:晋ICP备 05006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