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近几年国人涌起的“国学”热,民众大都喜爱读一些中华传统文化的东西。而著名学者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周桂钿关于中国传统哲学、中国儒学方面的书,尤为广大读者喜爱,记者也是喜爱者之一。 去年与周教授相识,今年初与周教授相约, 教授住小红楼7号2层。客厅中的书柜里装满古今的文史书籍,墙上挂着“先师孔子行教像”。 书房在隔壁,因为东西两面的书柜而显得小了。玻璃门的掩映下,能看出整齐摆放的书籍,教授自己的著作单独摆放在一个格子里。玻璃门反射着窗外的绿色植物和窗台上的君子兰,给人以淡雅之感。书柜延伸过去临南窗则是写字桌,桌上的电脑开着,原来教授刚刚申请了一个100讲的中国传统哲学课题。 “回想自己治学所受的影响,除了一般的基础教育之外,还有四项是主要的:一是小学时代下象棋,培养全局观念;二是中学时代学数学,训练严密的推理;三是在大学学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和形式逻辑,锻炼了理论思维的能力;四是在上研究生时,得到国学的基本功训练。”教授是福建人,口音浓重,与其说是介绍自己,不如说是谈学习方法。 其间,有电话来,原来是出版社约稿,想把教授以前出版的几部著作再版,教授则叮嘱一定要重新修订。周教授满面红光,忙而有序:著书立说,在北师大正带着两个博士生,担任国际儒学院常务副院长还带研究生,参加学术会议等等。记者得知,教授刚刚主持了国际儒学联合会与法学界联合开的一个座谈会,题目是“道德与法律的关系”。 教授送了记者3本近两年的著作《中国哲学研究方法论》、《十五堂哲学课》、《中国儒学讲稿》并欣然题词:“德不孤,和无寡”。记者有感而发,做诗一首献给这位鸿儒: 赞曲当歌世界殊,周公制礼展鸿图。 桂冠应与通儒戴,钿粟何须饰宝珠。 周桂钿 1943年1月生于福建省长乐县。1969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1981年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现任北京师范大学哲学与社会学学院教授,曾任两届哲学系系主任(1994-2000年),博士生导师,已经培养十几名历史学与哲学两个学科的博士生。兼职有:国际儒学联合会学术委员会主任,国际儒学院常务副院长,中国哲学史学会副会长,中华孔子学会副会长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