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了两千多年的历史长河,吴越两国的青铜宝剑至今依然刃薄锋利,寒气逼人,闪烁着炫目的青光——正是这些古剑,见证了吴越争霸时期“兵学圣典”《孙子兵法》的诞生。记者昨天从中国人民军事博物馆了解到,由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北京市文物局共同主办的“制胜之道——孙子兵法暨中国古代军事文物精品展”将于 将于中国人民军事博物馆展出的四把古剑分别是湖北博物馆的越王勾践剑、浙江博物馆的越王剑、安徽博物馆的吴太子剑和安庆市博物馆的春秋战国越王剑,其中保存于安庆市博物馆和浙江博物馆的春秋战国越王剑和越王剑的主人分别是越王勾践的孙子和曾孙。越王勾践剑于1965年12月出土,全长为 据中国人民军事博物馆有关负责人介绍,此次展览以展示《孙子兵法》思想精髓为主题,以军事历史发展阶段为脉络,以古代军事文物精品为主体,辅以相关图片、模型、艺术品等, 共将展出120余件珍贵文物,荟萃了全国20家博物馆等单位的文物精品,除吴越古剑外,还有西汉驻军图、银雀山汉墓竹简、曾侯乙墓出土的三戈戟等国宝级珍品,在奥运期间,将是外国游客了解《孙子兵法》的良好契机。 诞生于我国春秋时代晚期,距今已有2500多年历史的《孙子兵法》是世界现存最古老的兵书,也是迄今为止影响最为持久和深远的军事理论著作,被公认为世界历史上第一个系统的军事理论体系,被誉为“兵学圣典”。 此次展览序厅将陈列孙子塑像、孙子兵法十三篇全文、春秋戈矛戟等兵器、战国水陆攻战图纹饰等。 展览分三部分,第一部分是“兵学泰斗,横空出世”,主要介绍孙子生活时代的背景和他的家世、经历。孙子事见司马迁《史记》:“孙子武者,齐人也,以兵法见吴王阖闾。阖闾曰:子之十三篇吾尽观之矣。” 展览第二部分“兵学圣典,博大精深”主要展示孙子兵法的内容和思想。孙子兵法共十三篇,只有不到6000字,却涵盖了战争观、战略战术、后勤保障、治军用将等各个方面,体系完备,博大精深。为了便于观众参观和理解,展览把《孙子兵法》的主要内容,按现代军事的概念,概括为10种思想,分别为:非危不战的慎战思想、知彼知己的战争认识思想、不战而屈人之兵的全胜思想、因敌变化而取胜的灵活作战思想、兵者诡道的权变思想、兵贵胜不贵久的速战思想、未战而庙算的运筹思想、统兵用将的治军思想、因粮于敌的后勤保障思想。 第三部分“兵学哲理,魅力永存”主要展示孙子兵法的传播影响及现代人对其的评价。20世纪开始,孙子兵法得以在世界范围内传播,孙中山称其“建立了中国的军事哲学”;西方军事理论家如英国的利德尔·哈特、美国的约翰·柯林斯等都认为孙子对战争艺术论述的广泛性和深度,迄今无人超越。这部名著目前已成为政治、经济、外交各个领域领导者的必读书。日本的“经营之神”松下幸之助即公开宣称《孙子兵法》是他们企业成功的法宝。(江村) 越王勾践剑至今依然刃薄锋利、寒气逼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