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这样一群人,他们花费数万元、甚至数十万元,每个月都会在固定的几天去学习“四书五经”、“唐诗宋词”。而这些“学生”,基本上都是企业老总或者公司高管。如此“天价”,这钱花得值得吗?短短时间,真的能学到传统文化的精髓? 天价国学班 曾经被热炒 去年8月份,一则“武汉大学天价国学班”开班的消息引起了外界的极大关注。据了解,武大的这个“乾元国学讲堂”每月利用周末集中授课2天,学制一年,包括《庄子》、《周易》、《道德经》等8门课程,学费2。6万元,再加上资料费2000元,共计2.8万元。照此算来,平均一天的学费高达一千多元,如此高价的国学讲堂依然吸引了许多人报名。 一石激起千层浪,随着这则消息的曝出,“天价国学班”逐渐走进了人们的视线。其实,武大的“乾元国学讲堂”并非是最贵的。早在2005年11月,北大国学班开班,学费就已达2.4万元;2006年9月,复旦大学开办的国学班,学费高达3.8万元。 近两年来,随着国学热和办班热的持续升温,“天价国学班”大有遍地开花之势。有些机构趁机“换汤不换药”,借“国学”之名,演绎出新的概念。前不久,某培训机构推出了一个“零项修炼”的培训班,记者看到,其课程设置基本上都是国学的内容。而在一个名为“心的解放”的培训班招生简章上,其授课内容大体也是国学。 此外,随着学员层次和需求的不同,“天价国学班”在价位上也出现了更大的差别。前不久,在某培训机构的一份国学班招生简章上,记者看到,该班的学费高达15。8万元,学制一年半,每个月学习三天,每一次根据课程设置安排到不同的地方学习,如果加上路费和住宿等其他学杂费用,一年半下来,费用高达近30万元,而这个班的学费堪称国内“天价”。 入学门槛高 商业氛围浓 “天价国学班”学习什么?到底是哪些人在学习?带着这些问题,记者探访了这个号称国内最“天价”的国学班。 在其招生简章上,记者看到该班的入学条件是:企业营业额收入2000万元以上,企业董事长、总裁、总经理等。而在该班的一份报名表上,记者发现该班三期的50多名学员几乎都是来自全国各地的企业董事长,连总经理都很少,有几个还是国内知名企业的老总。“能花这个钱来学习的人,层次肯定比一般国学班中的学员要高一些,至少企业的发展就有很大差别。”该班一名老总向记者透露说。 其课程设置也颇为“豪气”:6大国学宝典品读,包括《易经》、《道德经》、《论语》、《韩非子》、《孙子兵法》、《人物志》;7位领袖级人物研究,主要是诸葛亮、汉武大帝、唐太宗、康熙大帝、曾国藩、毛泽东和胡雪岩等。除此之外,学习的内容还有《老子》、《禅宗智慧》等道家和佛家的文化精髓。 在学习的形式上,该班也是颇为“讲究”:学《老子》被安排在了著名的道教圣地四川青城山;《禅宗智慧》则安排在了河南少林寺;而《论语》则拉到了孔子故乡山东曲阜。这样的方式着实有点像古代的“游学”。 记者弄到一份课程师资安排表,细看后发现,十多名授课老师几乎堪称各领域的专家。如品读“汉武帝”的老师其头衔是秦汉史研究会会长,教授《周易》的老师其头衔则是中国易经研究院执行院长。“其实大部分费用都用在了聘请这些知名教授身上。”该班一名工作人员说。 记者调查发现,在目前各类形形色色的“天价国学班”里,其课程设置基本上都是围绕着中国传统文化展开,如诸子百家、四书五经、佛学、历史等。而班里的学员中,八成是企业的中高层管理人士,此外还有公务员及少数国学爱好者。可以说,从诞生的那一天起,“天价国学班”便充满了浓厚的商业氛围。“因为这些管理者希望通过这个平台互相认识、交流,给自己或企业带来帮助。”一名工作人员说。 学员着唐装 规矩如私塾 每个月上几天课就能值30万元?天价国学班何以值“天价”?带着这些疑问,记者曾现场感受了一下这个“天价”国学班。 那是一堂讲授《论语》的课程,地点安排在了孔子的故乡——山东曲阜,一个右临孔庙、后依孔府的古色古香的四星级宾馆里。 早上7时30分,学员统一着唐装,在一名老者的带领下打起了太极拳,半小时后集体吃早餐,9时整正式上课。一声有力的鼓声响起,“起立!”随着班长的一声令下,所有学生站起来作揖打躬般道一声:“老师好!”接着,一阵很小很轻柔的佛教轻音乐响起。课程正式开始。50多名学生,5个人一组很随意地坐在老师周围,形式上很像一个交流会,而老师在讲课的过程中也不时地与学生们相互交流着。 “儒家思想的重要来源是周代以前的文物典章制度,因此,儒家思想从一开始就与管理结下了不解之缘。”来自某大学哲学系的教授首先对《论语》进行了精辟的概括。“儒家的管理智慧主要是三点:‘为政以德’、‘修己安仁’、‘义利合一’。”教授讲解说,“为政以德”是说要重视领导者以身作则的引导作用,兼顾宽严并济的管理手段。“修己安仁”首先是“修己”,管理者首先要自我管理,然后才能“安人”——管理员工,凝聚团队。整个课程,老师几乎都是结合着现代企业中的管理进行着讲解。 下午6时,一天的课程结束。又是一声有力的鼓声,“下课!”班长一声令下,所有学生站起来作揖打躬般道一声:“老师再见!”打完太极、吃完晚餐,稍作休息后,晚8时开始接着上课,直至10时下课。 第二天又是同样的学习方式。只是晚7时30分开始了一场学习分享会。先是5个人一组分组讨论,然后再由组长代表本组向全班同学分享。企业家们发言颇为踊跃。 第三天上午,安排了一场体验式的学习,所有学员先后被拉到了孔庙、孔府、孔林。老师带领着大家一边参观,一边引导着学员去理解课程中所讲解的内容。在这种体验式氛围下,学生们显得很兴奋。 临近中午,游览结束,整个学习过程就此结束,学生们拥抱着相互道别,分别踏上归途。 老总来扎堆 更重生意经 如此天价,到底值不值?对此,一名老总说,学习是一方面,国学让他们学到了养生之道、为人之道和经商之道,但他们更看重的一点是人脉资源,“把这么多老总长时间聚在一起,大家通过这个平台相互认识、交流和合作,其中所收获到的利益那就不可限量了。打个比方,如果在班上和哪个老总随便做成一笔生意的话,那利润就远远不止这点钱了!” 其实,在这几天的体验中记者发现,这些平时看上去威严十足的老总们此刻变得格外活泼,有的甚至还展现出了“顽皮”的一面。20多岁的小姑娘担任着班主任,这些“父亲辈”的老总们总是很亲切地尊称她为“老师”,有几个“顽皮”的老总还时常学着小学生的模样在老师面前撒娇来逗乐大家,整个班级看上去其乐融融。 在这个班级里,学生们相互之间不再称“某总”,而是亲切地互称“某某同学”,“因为这样的称呼消除了陌生感,拉近了彼此间的距离。”一名老总对记者解释说。 的确,在这个班级里记者看到,无论学习还是开展活动,大家相处得都很和睦,一个同学有困难,许多同学都会伸出手来帮忙。此刻,这些在商场上呼风唤雨的老总们,就像一群怀抱梦想的有志青年,肆意地挥洒着激情。 同样的课程、同样的学习,那么,“天价国学班”的费用为何又会有如此大的差别?对此,中山大学哲学系主任、中华孔子学会副会长黎红雷教授解释:“企业发展到一定程度,管理者的境界和追求都大不同。这些管理者来学习,除了提升自我外,更多的是想拓展人脉资源,所以这些大企业的老总扎堆,其实看中的就是这个高门槛,高平台。因此,不同价位的国学班主要就是针对不同的企业管理者而设置的。当然,不同价位的班的课程设置和师资力量也有所区别。” “国学”仅为名 “天价”才是实 如今,我们听到最多的一个词就是“国学热”。因为国学热,催生出了形形色色的国学班;因为层次和需求的不同,又出现了令人咋舌的“天价国学班”。那么,“国学热”是如何出现的呢? 对此,黎红雷教授认为:一是近年来随着中国传统文化的复兴,一部分人出现了对国学的一种自发的追求;另一方面随着我国国力的提升,这也是人们个人自我提升的一种需求。 黎教授说,其实“国学”一词的出现还不到100年。前些年,人们有感于道德规范的缺位和人文精神的失落,便重提“国学”。加上现在中国国力逐渐强盛,人民的自信心也随之增强,沉寂了多年的中国传统文化逐渐复兴。例如从去年开始,中国的几个传统节日清明、端午、中秋等都被列为了国家法定节假日;此外,像央视《百家讲坛》的火热、京剧进课堂等等,这些都是传统文化复兴的表现。“国学热”的出现,为传承、弘扬国学提供了难得的机遇。但遗憾的是,部分人因为利益的驱使,借“国学”之名,行“捞金”之实,也算是对先贤的不敬了。 采访中,记者碰到了这样一名学员,其“遭遇”让他哭笑不得,“第一天上课就感觉有些不对劲,因为学之前对《论语》还有一些认识,没想到上课的老师自己都没有弄明白《论语》是怎么回事。” 其实,提倡“国学”并没有错,开办所谓的“天价国学班”也没有错,但是,如果把这种高雅的传习文化机会变成“知识傍大款”,或者变成了实质上的“富人交友会”,那又是“国学”的悲哀了。 此外,这些收费不菲的“天价国学班”,有多少是真正的传授知识,又有多少是打着幌子作秀骗钱?国学博大精深,岂能是一年断断续续地上几十天课,就能使受教育者真正理解的?尽管许多人一再标榜国学对企业运作有如何大的奇妙作用,但至今我们却还没看到有哪个企业家是如何清晰地将国学精神转化为企业精神的。 因此,愿“国学”能在“热”的同时,多几许理性;也愿传授“国学”的人,有一颗对“国学”负责任的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