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看不清?点击更换 看不清?点击更换 忘记密码 注册   加入收藏  
 
 
刘墨:向姜亮夫先生学国学
来源:  作者:  点击:次  时间:2008-06-26 00:00于哲学网发表

 

 



     

     

     

    姜亮夫先生像

     

    目下各位老先生小先生关于国学的讨论颇多,关于国学知识的书也出了不少,比如像三联书店的《国学课》,北京大学出版社龚鹏程的《国学入门》,当然都是好书,捧在手中读读,总是有益。但我觉得这种国学是“倒卷”上去而不是“顺延”下来的。即使我们注意到像梁启超、钱穆等人所说的国学介绍,也始终觉得他们的学问太与时代相关,因而只能称他们是“新国学”。

     

    我读《姜亮夫文录》,他提到他的老师诸人,除章太炎、王国维、陈寅恪梁启超之外,还有我们不很熟悉的林山腴、龚向农等人,倒是后面这两位,可以让我们看到在老辈学人的心目中,国学应该是什么样的。

     

    在我个人看来,姜亮夫(1902-1995)本来是应该有可能成为20世纪后半叶的名符其实的国学大师的。

     

    1921年考入成都高等师范学校国文部,1926年,考入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师从王国维、梁启超、陈寅恪先生。1928年先执教于南通中学、无锡中学,后任大夏大学、济南大学、复旦大学教授及北新书局编辑,其间师从章太炎先生。1935年赴法国巴黎进修,1937年经莫斯科回国,先后任职东北大学教授、英士大学教授兼文理学院院长,云南大学教授兼文法学院院长,昆明师范学院教授,云南省教育厅厅长,云南省军政委员会文教处处长。1953年任浙江师范学院、杭州大学中文系教授、中文系主任、古籍研究所所长、博士研究生导师。1995124日,姜亮夫先生在杭州病逝,享年94岁。

     

    上海古籍出版社近年出版的“成均楼论文辑”,将他一生的学术成就分为楚辞学、敦煌学、古史学、古汉语等四类。我把他的著作书目列举如下:

     

    著作书目:

       《中国声韵学》上海世界书局民国22 [1933]

       《敦煌伟大的文化宝藏》上海古典文学出版社 1956

       《陆平原年谱》上海古典文学出版社 1957

       《屈原赋校注》人民文学出版社 1957

       《张华年谱》上海古典文学出版社 1957

       《历代人物年里碑传综表》中华书局 1959

       《晋陆平原先生机年谱》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民国67[1978]

       《楚辞今绎讲录》北京出版社 1981

       《古文字学》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 1984

       《楚辞学论文集》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4

       《敦煌学概论》中华书局 1985

       《莫高窟年表》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5

       《楚辞通故》济南齐鲁书社 1985

       《敦煌学论文集》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7

       《敦煌碎金》,陶秋英纂辑,姜亮夫校读,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 1992

       《楚辞书目五种》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3

       《古史学论文集》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6

       《姜亮夫文录》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 1999

       《屈原赋今译》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 1999

       《文学概论讲述》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 2000

     

    但是,他没有出版的著作更多,比如《诗骚联绵字考》、《欧洲访古录》、《尚书新征》等等。他的女儿姜昆武为他编了一个《成均老人著作目》,后有“老人自识”,可以看出他的学术路数:

     

    “今观此目,一生业绩,不过如此。从头认取,则全乖始愿。志趣所在,主于古史与近世史。古史植根于语言文字,而以为玑衡者大抵不出穆勒利尔、恩格斯、摩尔根、马林确斯特、罗维诸家之说;近世史则以学术、艺术为主。全部治学枢轴,一,以《尚书》、《诗经》两新注及《三代异同》综古史;二,以《四先生学谱》综二百年来学术。三者各有成业,中经抗战、解放诸役,丧乱宏多,所余无几。今检此目,则三者皆枝叶扶疏,非大本大根矣!”(《姜亮夫文录》,第252页。错字径改,标点调整)

     

    姜亮夫先生所拜名师不说,对他的学术基础起到最关键作用的,是林山腴(思进)和龚向农(道耕)二位先生。

     

    这两个名字,如今已经十分陌生了。

     

    林山腴是当年与蜀中才子赵熙齐名的前清名士,在成都学者中德高望重。在北京与陈寅恪的父亲陈三立以及陈石遗等一批京城名士结社唱酬。

     

    龚道耕,字向农,一字君迪,别署蛛隐。先世浙江会稽人,宦游入蜀,著籍成都。光绪二十六年庚子、二十七年辛丑并科乡试举人,入为内阁中书,无心功名利禄,不久返乡潜心著述,终身从事教育事业,曾任四川高等师范学堂监督、四川师范大学校长,并成都大学、四川大学及华西大学经学教授。门下弟子满蜀中,多有俊材硕学之士,如徐仁甫、潘慈光、姜亮夫、殷孟伦等。當時蜀中有林(华阳林山腴思进)、龚、向(巴县向仙乔楚)之称。皆学林硕望一时之选,蜀中学人罔有不出其门。1941 年逝世。生而夙慧,三岁能诵诗,出语辄惊长老。年十三补县秀士,十四而群经诸子皆卒业,兼通乙部,尝读《汉学师承记》、《宋学渊源记》,因是汉宋明清之学统系益精习。归而奋力于学,自六经、苍、雅、诸子、乙部、古今典制、当代轶闻,靡不综贯穿穴,年未三十成书数十种。四部之学无所不窥,于经史尤所倾注,经学最得力。所著《中国文学史略论》(主讲四川高等师范学堂时受刘师培委托而作)多为学校采作教本重刊。一生著述极丰,据徐仁甫先生约略统计,达七十种。如《经学通论》、《礼记旧疏考证》、《三礼述要》、《丧服经传五家注叙》、《妇为舅姑服三年辨》、《孔子生卒年月说》、《孟子弟子目录》等。一生倾服郑玄,自号其堂曰希郑。所撰鄭玄年谱“精洁纲维,要义可明,不蔓不枝,无遗无复,大过诸贤。”(姜亮夫)《旧唐书札迻》又名《旧唐书校补》,中华书局《旧唐书》點校本及王仲荦标校《北史》三书时多所引用。林山腴《清寂堂集·龚向农寿序》多所推崇。

     

    姜亮夫向二人问学,林先生首先要学生备《书目答问》一册,告以“从头到尾看过,照我所作记录入自备册中。立例三圈为第一等,二圈为第二等,一圈为第三等,无圈者不读可也。”求学次第,必先略晓各学内容及派别,有二三年工夫将经、史、子三类重要典籍读过,参以《书目答问》中所举第一等书细读,其余则以《四库提要》所有者,细读《提要》,则规模先具,有此规模,十年后再求专功。”

     

    而林氏更重要的教导在于,当姜亮夫说在看章学诚的《文史通义》时,林说:“此类书如某某诗话、词话、史论、经论等等,作者可能是一生心血,而读者如君辈,则不过助谈资而已。廿四史未读过,如何能读《文史通义》,工部全集未读过,如何能读诸论杜诗之作?论史论文,在学识已深湛者,可能得所启迪,君辈读此等书,则一生无成矣!”(12页)此语深中时弊!

     

    至于龚向农,一生用力在经学史与史学。龚治经重礼,《周礼》、《礼经》以制度为主,取证古文献,《礼记》则多推理之论,然非古史、古制练达,则亦非能治之。

     

    龚氏史学,主治《资治通鉴》,他的心得是:“《通鉴》重在‘资治’,则制度、年表、地图等参考书必不可少。《纲目》一书,必置案头,以事以时而翻检,然后能么然而不失当。至学人之治史者,以《通鉴》为各史纲领,有左右逢源之乐。其‘资治’之论,有不适于各代者,在各人学力之深浅,胡注当细读。”这无疑是读史学所应注意者。

     

    在成都的几年,姜氏在几位先生的指导下,好好读了《诗》、《书》、《荀子》、《孟子》、《史记》、《汉书》、《说文》、《广韵》。而这些恰是中国历史文化的基础。就像龚向农所说:“这些书好似唱戏的吊嗓子,练武功。”

     

    果然如此。

    哲学网编辑部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上海市虹梅南路5800号2座416室 邮编:200241
    ICP证号:晋ICP备 05006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