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高考移民”叫做“冒籍”。士子参加考试,必归于本籍,亦可在本籍与寄籍中作一选择,投考不得越籍赴试。但有的士子为了取巧投机,假冒他省之籍投考,称之“冒籍”。
唐朝科举,报名后,先要由县进行考试,然后再由州府考试,合格者送至尚书省。因为长安、同州、华州的录取比例最大,送选名单上列为前十名的,有时全部及第,一般也十得其七八,而两广等地的录取率正好相反,十之能中一二就不错了。录取率如此悬殊,出现“冒籍”也就不奇怪了。 有个叫白居易的考生写了一篇叫做《送侯权秀才序》的文章,以和侯权秀才同在一个地方考上“大学”为由头,套了一番近乎,惺惺相惜,以叙同窗之情。 这个白居易祖籍山西太原,到了其曾祖父时,又迁居下邽(即今天的陕西渭南)。其祖父时,举家又迁移到河南新郑城西的东郭宅村,公元846年,白居易卒于河南洛阳。 诗人白居易原籍是山西太原,曾寄居河南下邽、巩县、新郑、洛阳,但他没有在这几个地方参加“高考”,而是通过私人关系,走了后门,参加了宣城州试,被选为应贡进士。 不难看出,白居易“冒籍”了。这是史上有文字记载的首次“高考移民”事件。所以说白居易是“高考移民第一人”,是有鼻子有眼的事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