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看不清?点击更换 看不清?点击更换 忘记密码 注册   加入收藏  
 
 
河南南阳八百公里楚长城屡遭毁坏 急需加强保护
来源:  作者:  点击:次  时间:2008-06-19 00:00于哲学网发表

 

 



     

     

     

    核心提示

     

    楚长城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是中国最古老的长城。在专家、学者眼里,楚长城遗址是“宠儿”,对当地人而言,楚长城遗址就是一段土堆或一段石墙,冬天的时候可以在旁边架柴生火取暖,春夏两季,则完全淹没在郁郁葱葱的草木之中。

     

    楚长城遗址残体像一支徐徐燃烧的烟蒂,损毁殆尽,甚至惨遭人为破坏,如果不能得到有效保护,这个文化遗产将面临一个不可估量的损失。

     

    一个人的机遇

     

    75岁的赵发祥接过记者递过去的20元导游费,快速地点了一下,塞进兜里。然后将右手的拐杖抬起一指:“走,领你去看楚长城。”

     

    最近几年,楚长城给这位平凡的老人带来不少好处:从外地来的人请他做向导,寻找楚长城,通常或多或少地给他一些小费。

     

    赵发祥导游的这段长城被称为独树大关口楚长城遗址。

     

    19816月至8月,原南阳地区文物队与方城县文化馆联合考察发现,方城县独树镇中信庄村黄家门自然村东西两侧山坡上,几段凸起的土堆不同寻常,经过考证,证实为楚国长城遗址,明朝曾在此设置了大关口和小关口,因而,此处楚长城遗址名为楚长城大关口遗址。

     

    遗址已于1989年被方城县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次年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在“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碑后约200米处,就是楚长城遗址。就像隆起的丘陵一样,遗址特征并不明显。赵发祥用拐杖指着土堆,“这就是楚长城”。

     

    据老人回忆,在他童年的时候,这个土堆还有一米多高,底部很宽。随着风雨的侵蚀,现在几乎看不到“长城”的样子了。

     

    曾经有一些人撰文说发现楚长城,其实,“楚长城”的说法由来已久,赵发祥说,他从记事起,长辈就告诉他,这些土堆是楚长城,长辈也是从前人那里听来的,经过口口相传,楚长城的说法一直流传至今。

     

    位于独树的楚长城遗址还有一个别称叫黄家寨,据说在多年以前,有位姓黄的将军凭借楚长城城墙,建立寨子,保护当地居民免受外辱。

     

    赵发祥从孩子长成大人,结婚生子,他又把楚长城的说法讲给下一代,如今,他已是三世同堂。

     

    一个村庄的记忆

     

    楚长城大关口遗址并没有给黄家门村带来多大的影响,只是偶尔翻起波澜。

     

    19812月,黄家门村农民黄书典在村东侧南北两道城垣中间菜地内掘土时发现一枚青铜质戈和数十支铜镞。

     

    后来,这些青铜质戈和铜镞,被他的孩子拿出去玩丢了。随着寻觅楚长城踪迹人员的增多,黄书典觉得自己丢失的应该是很值钱的宝贝。

     

    另一位村民黄小孩今年已经55岁,他也曾拾到一个铜镞,后来不知去向。

     

    给村里人留下印象的就是,每年,都会有不同的人来看楚长城遗址,但遗址却在渐渐的变得矮小,小到无法与周围的土地进行区分。

     

    赵发祥说,楚长城遗址最近二十年来损失得快速,与农民垦荒等有极大的关系。黄家门村村民黄小孩和宁洪昌两家的两块耕地均在遗址上。据赵发祥回忆,十多年前的时候,这两块地头边的楚长城还很宽很高,但现在已荡然无存。由于垦荒,紧挨着两块地的部分楚长城还在逐年缩退。

     

    尽管耕地一直在“吞噬”着楚长城遗址,却没有人出面制止。

     

    损坏遗址的还有另一种方式——捉蝎子。蝎子是一种药材,当地人习惯在春秋季节捉蝎子卖,楚长城遗址时间久远,里面留下的空洞是蝎子繁殖和藏身之所,于是,村民们为了捉蝎子,不惜挖开楚长城。

     

    “许多地方楚长城都挖平了,也没有蝎子藏里面,现在也没人再挖。”赵发祥说。有关部门立碑之后,并没有注重保护。

     

    在当地村民看来,楚长城无法给村子带来实惠,“楚长城越来越看不到了,哪能发展旅游?”黄小孩说。遗址没法重建,如果看不到楚长城,自然也无法吸引游客。加之这里的自然条件有限,虽然山势起伏,但山上裸石甚多,植被的观赏性乏善可陈。“每年来这里‘观光’的其实都是专家、学者。”黄小孩说。

     

    一些学者的“宠儿”

     

    据了解,现有的楚长城遗址,西起湖北的竹山县,在河南境内呈一个巨大的“N”字形向东延伸,横跨现在平顶山市的鲁山县、叶县、舞钢市和南阳市的方城、南召等县,总长度约800公里。

     

    在考古专家眼里,这样存世不多的长城,反映出了当时的生产力水平和建筑工艺,因而,楚长城一直是专家学者眼中的“宠儿”。

     

    中国长城研究会专家成大林在叶县考察完当地的楚长城遗址后表示,这些长城需要尽快地申请文物保护,否则被破坏后就很难重新恢复。

     

    2000年底,著名古建筑专家罗哲文、长城学专家董耀会等人在南召县经过实地考察后认定,那些遗址就是距今已有2500多年的楚长城。董耀会表示:“北京慕田峪长城只有600多年的历史,而楚长城,距今已有2500多年了。”

     

    包括大关口遗址在内,各处楚长城遗址的发现都有着不同的际遇。

     

    1995年,叶县科技局工作人员董中峰在一次野外考察时,发现远处的山头上时隐时现一些石寨,这引起他的兴趣。在此之前,他从历史典籍中了解到家乡可能存在楚长城。

     

    根据史书记载,楚国修筑长城的原则是“有土之处,筑土为城;无土之处,垒石为固”。眼前的石寨子,很多石块已经风化,墙宽多为67厘米左右。由于宋代以后的城墙一般宽50厘米,而春秋战国时期则为6072厘米,且寨子中有很多呈“品”字形分布的兵营墙基和烽火台,董中峰断定这里是楚长城遗址,后来被专家证实。

     

    与此同时,在附近的南召县,也陆续有一些类似楚长城的遗址被发现。

     

    谈及楚长城不能不提一个人——贺金峰,已经50岁的贺金峰出生于方城县,19岁开始进行文化考古研究,曾发表文章《楚“方城”是中国历史最早修筑的长城》等。

     

    贺金峰在1998年至2004年十多次实地考察楚长城遗址,发现楚文王二年(公元前688)冬“过邓”、“伐申”,将西周时期申、缯古国封地据为己有之后,在其北部、东部修筑楚国长城多处。

     

    一个美丽的构想

     

    楚长城遗址,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是中国最古老的长城。在专家、学者眼里,楚长城遗址是“宠儿;对当地人而言,楚长城遗址就是一段土堆或一段石墙,冬天的时候可以在旁边架柴生火取暖,春夏两季,则完全淹没在郁郁葱葱的草木之中。

     

    像大关口遗址不被当地人重视一样,民间对楚长城遗址的保护表现淡漠,楚长城遗址还屡遭人为毁坏。

     

    分布在南召县境内的长城一度遭到破坏。距离“楚长城”不远处有两个矿区,最多时矿区多达100多个矿口,为清理碎石,这些矿口每天最多时要放100多炮。疯狂开采,致使山上的植被遭到严重破坏,一个个矿点使山体看上去满目疮痍,并不断扩大,对楚长城的保护构成极大威胁。

     

    当地群众还反映,有人在楚长城遗址的旧墙体上垒新墙。垒墙很可能让楚长城面目全非。还有一些地方因为修公路、建电站,也将当地的楚长城拦腰斩断,甚至将上面的石料当成土方料而大量挖掘使用。

     

    与大关口遗址不同,一些地方试图将楚长城遗址开发利用,吸引游客前来观光。

     

    近年来,南召县小店、云阳、太山庙、板山坪等乡镇农村掀起了一股保护楚长城的热潮。村民自发组织起保护队伍,走入深山调查,搜集了大量保护资料。当地的王光全夫妻在楚长城附近的山林一住就是十几年。

     

    王光全亲眼看到有很多香港、北京、武汉等大城市的人来旅游考察。他说:“如果这儿变成旅游胜地了,群众们不用炸石、伐树也能发家致富。”

     

    然而事情并非如此简单。据悉,要从根本上解决楚长城的保护工作,就必须认定它们的历史地位和相关价值,只有价值认定了,国家的相关保护措施才跟得上。

     

    由于楚长城涉及十几个县,认证将是一项浩大工程。专家要深入山区,对“楚长城”沿线进行实地考察发掘,甚至要进行航空拍摄,这些都需要财力支持。

     

    据悉,河南省文物管理局正在考虑通过中国文物学会取得国家立项,争取资金。专家对楚长城的保护已经形成共识:楚长城遗址如果不能得到有效保护,这个文化遗产将面临一个不可估量的损失。

    哲学网编辑部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上海市虹梅南路5800号2座416室 邮编:200241
    ICP证号:晋ICP备 05006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