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遗产是我国近现代百年历史风云的见证,在时间与空间上离我们近得抬眼可见、触手可及,有很多甚至还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提倡保护20世纪遗产,就是要保护我们国家和民族20世纪这段岁月“活着的记忆”。 近10年来,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20世纪遗产数量不断增多,截至目前,《世界遗产名录》中的20世纪遗产已有30余处,20世纪遗产保护也日渐被提到重要议程,并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定为当今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研究和实践的主题。不过,尽管我国20世纪遗产保护的基础工作逐步得到加强,但仍未得到应有重视。 时代巨变 遗存丰富 “20世纪是人类社会有史以来进步和发展最为迅速的一个时期,百年以来,经济、政治、科学、文化、社会等各个领域都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革。”“没有哪个历史时期,能够像20世纪这样,慷慨地为人类提供如此丰富、生动的文化遗产,而面对如此波澜壮阔的时代,也只有文化遗产才能将20世纪的百年历史进行最为理性、直观和广博的呈现。”国家文物局局长单霁翔在此前召开的以“20世纪遗产保护”为主题的中国文化遗产保护无锡论坛上这样说。 对于我国来说,20世纪具有更加特殊的意义,在20世纪这一百年的时间,我国完成了从传统农业文明到现代工业文明的历史性跨越,百年风云变幻、百年救亡图存所遗留的丰富遗产,正是我国20世纪遗产保护理念提出的社会背景,也与国际社会20世纪遗产保护实践同步。 保护不力 形势严峻 “20世纪遗产”这一概念在提出之时,曾被人认为是自相矛盾的。因为“20世纪”意味着“现代”,而“遗产”则意味着“传统”。“现代”与“传统”组合在一起会意味着什么呢?其实20世纪遗产正是具有“传统”与“现代”的双重特性。同较早的古代遗产相比,20世纪遗产同样是具有代表性的人类文明的产物,是人类文明创造的历史见证,同样都具有历史、科学、文化、社会、精神等方面的重要意义,但20世纪遗产在文化遗产大家庭中又是最为年轻的,也更为当代人所熟悉和了解。 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2001年在全球范围内开展了关于20世纪遗产保护的全面调查。在我国目前已经公布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代表20世纪文化、史实和文明内容的文化遗产占近现代类型中的绝大多数。“天安门广场、人民大会堂以及南京中山陵都是具有世界意义的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副院长吕舟认为。 “20世纪城市中心急剧的扩张与现代化进程导致文物古迹大范围的拆除。根据测算,1900年城市中存在的重要建筑到2000年已经有约50%遭到破坏或消失。目前,城市中尚存的历史建筑仅占全球所有历史建筑的5%”,中国更以占3%的劣势岌岌可危。 由于20世纪遗产中一些新结构、新材料、新技术的尝试应用,使其更易于受损,同时由于缺乏加强保护的正确认识、缺乏实施保护的法律保障、缺乏实施保护的成熟经验、缺乏合理利用的科学界定,也使得20世纪遗产保护充满了挑战,所以我们必须了解20世纪遗产保护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实施抢救性的保护。据了解,目前启动的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遴选将充分考虑20世纪遗产的保护问题,并将通过正在进行的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将20世纪遗产的保护纳入法制化轨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