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振飞幼年丧母,儿时的他总是不肯睡觉,哭哭啼啼。父亲抱他到膝盖上,轻声哼唱。父亲唱的是昆曲《邯郸记》中的一曲《红绣鞋》。他渐渐安静了,舒缓的曲调给他慰藉。 他的父亲是苏州名士,度曲大家俞粟庐。俞粟庐对儿子的培养完全按照一个旧式文人的规矩,儿子9岁时便让进私塾学经史诗词,14岁拜师学画。他既然被誉为“江南曲圣”,儿子学昆曲就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他请了名家沈月泉、沈锡卿教戏。经史诗词是根本,书画唱曲是修养,倘若不是时势的变化,吟诗作画唱曲正是俞振飞该有的生活。 老天却不允许他过这样的日子了,家道中落,经济窘迫,正在这时京剧名旦程砚秋请俞振飞下海。世家子弟玩票和下海谋生不是一回事。更何况,他将丢了他的昆曲、丢了儿时父亲在耳畔的哼唱,去唱吵闹得多也俚俗得多的京戏。程砚秋的名气远比他大得多,他是来傍角儿的?散戏后,八大胡同的妓女送衣料到后台来,那一刻的他,怎么想?能怎么想? 他不愿去想了,不堪想。他抽上了大烟,整整4年。还好,他遇到了一个爱他的女人,女人帮他戒掉了大烟。 俞振飞继承了清代叶堂一派的唱曲精髓,唱法讲究。可他不仅仅是清唱家,还能够游刃有余地扮演各种角色,大小官生、巾生、雉尾生、穷生兼工。他能唱两百余出昆曲折子戏,对唱法、念白、咬字、用气、运嗓都造诣颇深。他是昆曲传习所的倡导人和创办人之一,20世纪50年代后担任上海戏校校长,培养出一批至今仍活跃在舞台上的昆伶。 他生活在昆曲式微、京剧蓬勃的年代,除了早年和程砚秋配戏,他更以和梅兰芳的合作著称,两位大师合演了《牡丹亭》中的《游园惊梦》和《白蛇传》中的《断桥》。通常人们更关注梅兰芳学昆曲,把梅博士唱昆曲视做谦虚好学、功底深厚的例证,而忽视了俞振飞对京剧的贡献,是他的表演增添了京剧小生的光彩,是他把昆曲的精致和高雅传递给了京剧。不能怪程砚秋或是梅兰芳的名声太响,只能说,昆曲喑哑,发不出声。在他之后,昆曲舞台上再没有和他一样有书生气的小生了。 “文革”中,老戏全部被封杀,昆曲是最反动最顽固的封建文化堡垒,唱昆曲的俞振飞自然厄运难逃。阴雨天,他住的洋房到处漏水,墙上的电线走火冒火花,他一个人在背光的地方坐着,一动不动,只是坐着。 晚年的光景还算不坏,他一下子热闹起来,成了大师。大师的最后时光是在医院度过的。护士说,夜深人静时大师会唱昆曲,他的气管已经被切开了,可是,他还唱昆曲,他说,他想唱。(《昆曲,今生看到的前世》新星出版社出版) |